想靠防疫外交挽回國際形象 《紐時》:中國疫苗仍有安全疑慮

2020-12-11 21:00

? 人氣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資料照,AP)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資料照,AP)

為扭轉因疫情而惡化的國際形象,防疫外交成為中國官方主旋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11日再次強調,中國與各國分享抗疫經驗與物資,負起大國擔當。但外界始終對中國疫苗安全性存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王毅11日出席「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的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根據中國外交部官網發布的通稿,他在演說中再次定調中國防疫外交的主旋律。

王毅聲稱,中國外交積極投身國內和全球抗疫,而且是最早向世界報告疫情、第一時間發布病毒基因序列等關鍵資訊,同時向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全球人道主義應對計畫(global humanitarian responseplan)提供資金援助。

在演說中,王毅也不忘「盤點」中國對世界捐獻的防疫物資數量。

他宣稱,中國至今已向世界各國提供了超過2000億枚口罩、20億件防護服與8億份檢測試劑盒;向全球150多個國家和9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為有需要的34個國家派出36支醫療專家組。

除了防疫物資之外,疫苗作為現階段防疫外交的主角,王毅也強調,會積極推進藥物、疫苗研發合作和國際聯防聯控。

疫苗成為中國防疫外交的重要一環,可追溯至今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衛生大會(WHA)宣布,國產疫苗將作為全球的公共財產。其後,中國在各大國際場合都作出承諾,將會優先提供疫苗給需要的國家。目前,已陸續有國家向中國採購疫苗進行試驗。

雖然中國強力宣傳疫苗,但中國內外的媒體均有對中製疫苗存有疑慮。

紐約時報中文網7日報導指出,疫苗行業受中國政府扶持並保護,但由於缺乏透明度,加上可疑的商業行為,動搖了中國民眾對國產疫苗的信心。文中並指,中國藥廠有行賄及疫苗出問題的不良紀錄,而賄賂是中國疫苗產業的致命弱點。

紐時中文網在早前的報導提到,處在臨床試驗第3期的中國疫苗,仍有安全性疑慮。此外,官方是否有合規追蹤並觀察接種情況的程序也不清楚。

中國「財經國家周刊」近期報導則提到,中國到目前為止均未公開第3期疫苗試驗臨床階段性數據,相較於國外疫苗爭相披露臨床數據而言,中國國內疫苗研發機構顯得低調。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