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兩岸背後的美國因素─從1922年的《九國公約》談起

2020-10-25 07:20

? 人氣

不過與英國、法國、美國還有義大利齊列戰後五強的唯一亞洲國家,卻是出兵山東的日本,這是日本帝國協助英美驅逐德國後所得到的獎勵。日本不只在山東取得特殊地位,還繼承了德國在加羅林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的殖民地,並引起中國知識份子的強烈不滿。然而德國的戰敗卻也意味著英美與日本的蜜月期就此結束,五四運動的爆發讓美國有了揭開下一階段對日鬥爭的雄厚政治資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美國對於激化中的中國民族主義,不只沒有加以阻止,還暗中給予極大的鼓勵。燕京大學校長的美籍校長司徒雷登(John L. Stuart),在上任第一天就接見了被北洋政府逮捕的抗議學生,給他們加油打氣。雖然司徒雷登並不代表美國政府,卻也代表當時美國知識份子期盼中國崛起,成為美國牽制日本夥伴的主流思維。他表示:「我燕京大學在這時候誕生,是在五四運動,民主與科學,燕京大學何幸生逢此時。

靠擊敗德軍取得山東控制權的日本,自以為成為了西方認可的強國,期待能得到與美英列強的平等地位。然而美英列強對日本的打壓,卻是此刻才剛剛開始,先是日本在巴黎和會上提出種族平等的提案,遭到了英美兩國的否決。出席和會的中華民國代表顧維鈞,給日本的這個提案投下了贊成票,這也是巴黎和會上少數出現中國和日本站在同一陣線的場景。

司徒雷登。(取自維基百科)
燕京大學美籍校長司徒雷登。(取自維基百科)

族群平等的提案被否決,讓日本政府認知到自己自明治維新時代以來提出的「脫亞入歐」徹底失敗,黃種人終究無法與白種人平起平坐制定亞太秩序。不過美國對日本的打壓並沒有到此為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標誌世界以歐洲為中心的時代已經結束,美國必須要為即將到來的太平洋時代做準備,必須要加緊聯合英國這個次要敵人減減日本這個主要敵人的銳氣。

於是美國從1921年11月12日起,邀請英國、日本、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葡萄牙還有中國的代表齊聚華府,商討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亞太秩序。美國召開這場華盛頓會議(Washington Conference)的目的,一是要離間英國與日本,破解《英日同盟》,並想方設法限制日本海上武力的發展。為了進一步孤立日本,鞏固自身的道德正當性,美國還打算在這場會議中抬高中國地位。

抬高中國地位的方式,就是強迫日本在山東問題上對中國讓步,並且與其他列強合作將「門戶開放」的精神發揚光大。言下之意,就是中華民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應該得到尊重,確保每個列強在中國都能「機會均等」。在美國的強行介入之下,日本與中國在1922年2月4日簽署《解決山東懸案條約》,確保北洋政府從1922年12月起恢復對山東的主權。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