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吟唱 Vedic:《走入大絲路南亞段》選摘(1)

2020-08-14 04:10

? 人氣

吠陀為印度教最重要的經典。圖為印度教信徒正為2019年「大壺節」做準備。(資料照,AP)

吠陀為印度教最重要的經典。圖為印度教信徒正為2019年「大壺節」做準備。(資料照,AP)

吠陀誦經的傳統 印度

2008 年(3.COM)題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單(最初於2003 年宣布)

Tradition of Vedic chanting India

Inscribed in 2008 (3.COM) on the 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originally proclaimed in 2003)

不謀而合的歷史

傳統口頭傳說是古代人類交流的一種形式,將知識、藝術、思想、文化及技術一代代傳承並保存到下一世代。它經由言語或歌唱傳揚,內容包括民間故事、民謠、聖歌、散文或詩句等等元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透過這種方式,社會可以在沒有書寫系統(或與書寫系統並行)或文盲的情況下,口述傳遞歷史、文學和其他知識。

印度是全世界最傑出口頭傳統及最突出的國家之一。如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他們很成功的透過書寫系統保留及傳承。同時也使用了口頭傳統,將他們的歷史經典到世俗知識,如佛教的《本生經》、神話、讚美詩等文學,一代傳一代。

口頭傳統是一群人在幾代人中,共同擁有的文化財和集體的知識記憶,它與證詞或文本歷史不同。從一般意義上講,「口頭傳統」是指通過聲音吟唱來記憶和傳播特定的文本和文化知識。世界上最繁文縟節的口頭傳統即為印度的吠陀吟唱。

希臘學者韋恩·霍華德(Wayne Howard)在他的書《瓦拉那西的吠陀吟唱》序言中指出,「四吠陀」(Rig、Yajur、Sama 和Atharva)絕不是一般的書籍,儘管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這四大吠陀Veda都出現在了印刷文本。但《吠陀經》中包含的頓點、重音的靈性的力量,深沉的抑揚頓挫旋律,若要正確的實踐必須以口頭傳達,而不是視覺傳遞。當它轉移到紙上時,它們被剝奪了靈性本質,因為沒有人聲的傳達,無數的細微差別和精細語調不見了。如果沒有了這口頭傳統,所有吠陀的精華將完全喪失了。

吠陀的權威絕不是印刷頁面,而是至今保持了幾個世紀以來的口傳心授的傳統。

認識《吠陀經》

《吠陀經》是印度在公元前1500 年至1000 年間寫的讚美詩和其他古代宗教文本的合輯。它包括禮儀規範、神話故事、詩歌、祈禱和被吠陀宗教認為是神聖的儀軌等元素的大宗。但廣義的「吠陀」文獻包括很多種不同性質的經典,即《吠陀本集》、《梵書》、《森林書》和《奧義書》等等。

吠陀經的起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