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得觀點:走過川普震盪,我們也相信氣候政策能讓臺灣更偉大嗎?

2017-06-18 06:50

? 人氣

近年來,隨巴黎協定的通過,減碳的重點目前是放在依據新協定制定的多類規則書(Rule Books)以及取代京都機制的市場/非市場機制,以及對應多元遵約架構(Framework of Various Approach; FVA)的國際可移轉減碳成果(International Transferable Mitigation Outcomes; ITMOs)的設計。以五月剛落幕的SB44為例,目前較多的討論在於非市場機制部分,而規則書則可能因美國的消極態度,恐將重演京都議定書規則書因美國不加入而遲延之現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長期以來,我國在節能減碳的主軸上,係以全國能源會議之結論帶動減碳政策(Mitigation Policy),目前也已完成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並將減碳導入法制化。然則在調適部分,連年的風災、水災,似乎並未見政策以氣候政策來對應,而係強調一貫的治水、防災、救難、防疫。在歐巴馬任期內,他的氣候政策下的調適作為,是要求各部會回復一個調適措施規劃命題:當極端氣候導致你所能預估(含備援)之災損的,你的對策是什麼?或許,這是我國目前被批評不知目標何在的前瞻建設計劃可以認真思考的方向。畢竟水資源、食安、防疫、維生基建都是調適的重點,而再生能源的發展,則是減碳的核心。

去年,就在英國脫歐、川普勝選以及全球民主政體掀起一波波的政治素人參政奇蹟後,英國天文學家霍金嘗表示;這是一個最危險的時代,因人民不再信任專業、不再接受菁英。今年,「讓地球更偉大」,卻走出了年青世代很不一樣的格局,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美國會有10個州、數以百計個城市迅速投入來填補美國聯邦造成的減碳落差,又為何特斯拉、迪士尼都要退出川普的國政顧問團。他們在反映的,正是馬克洪的價值觀-讓地球更偉大。

想一下法國馬克洪的高度、與年輕世代的契合,難道我們不能有一個同樣能榮耀地球且讓我們也能感受到偉大的氣候政策嗎?

*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