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得觀點:走過川普震盪,我們也相信氣候政策能讓臺灣更偉大嗎?

2017-06-18 06:50

? 人氣

是政治成本還是套利的操作?

一如前揭Robert Starvin所述,川普的決策應是持續兑現選擇政見的政治考慮之一,而以他目前的施政作為,主要在於討好讓他勝出的自領勞工、政治保守勢力,以及弱化對化石燃料的管理,降低傳統能源成本,弱化環保要求、拉回美國企業在地設廠。另一方面,他試圖降低國際減碳承諾及財務負擔,但維持租稅抵免措施給巴黎協定最關切的太陽光電和風電。這種作法看似短視,但若搭配上述民間力量主動填空的作為,川普在大選年前後將手握以聯邦政府統合全美減碳成效,「留在」協定,並成為協定第一個NDC成效檢討年(2020年)的關鍵領袖,實不無可能。而當川普戲劇化的重返協定時,則今天被批評已喪失的美國領袖地位將光榮再現。至於到2020年前如何面對發展中國家的需索、規則書的制定、損害與損失的責任,綠色氣候基金的缺口、去化石燃料導致的中小企業成本壓力都暫時對美國失效,而留給中國和歐洲去承擔;目前,只因川普宣布了退出意願,而似乎全世界都「認為」他已退出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審慎看待美國的博奕傳統

其實,美國在過去的國際談判,似乎便一直重複著類似的戲碼;包括國際貨幣制度、京都議定書、蒙特婁議定書、海洋法公約、國際智慧財產權保護等,都可看到類似的進退。實則,在美國的大國博奕空間極大化前提下,學理將美國的談判策略以價值主張或分配型(value-claiming or distributive)及價值創造或綜合型(value-creating or integrative)作為理想的兩極,而美國談判者便可在其中游移。後者通常是在雙方無顯著衝突時所採取的策略;至於前者,則是當雙方立場發生衝突時,會被用來促進目標實現的策略,其中又可區分為攻擊性的主張及防守式的主張,前者是從對方獲取價值;而後者則是避免對方從自己身上取得利益。通常在美國採取價值主張型談判中的攻擊性主張策略時,將會堅持其立場不讓步,而其戰略包括:提出高度開放的需求(opening demand;例如再談判)、隱瞞真正偏好排序的資訊(推女兒女婿模糊化退或不退)、針對對手加以批判(批評中國的詐騙及協定的不公平)、明確地提出威脅(宣布退出)。此外,川普也很明顯的在玩弄價值主張型策略中的貧窮者遊戲(Poor's Game),也就是對於發展中國家所要求無對價(捐資承諾)的讓步行為作出延遲或拒絕,這正是另一種形式的防守性價值主張策略,也是過去美國拒絕簽署巴黎協定的主要策略主張之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