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養了一個奴隸」普立茲獎得主生前最後告白 揭露美國的菲傭奴隸文化

2017-05-29 15:00

? 人氣

在菲律賓偏遠鄉下,可能還存在領著極低薪,甚至沒有薪水的家傭。(美聯社)

在菲律賓偏遠鄉下,可能還存在領著極低薪,甚至沒有薪水的家傭。(美聯社)

「洛拉和我們家人一起生活了56年。她一手帶大我和兄弟姐妹,從早到晚做飯、打掃,從來沒有薪水。」

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6月號封面人物,是一位6年前去世的菲律賓裔美國老婦,這篇故事由普立茲獎得主、資深記者提森(Alex Tizon)撰寫,描述在自家裡幫傭56年的「洛拉」(Lola),如何為了換取溫飽淪為奴隸,甚至跟隨提森一家人遠渡重洋到美國,一生都在工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答應當保母 一生都是傭人

洛拉本名為尤多西婭・湯瑪斯・普里多(Eudocia Tomas Pulido),所有小孩都叫她「洛拉」,是菲律賓他加祿語(Tagalog)的「奶奶」之意。1943年,家境窮困的洛拉遇見提森的外祖父,他問洛拉,願不願意照顧他12歲的女兒換取溫飽,洛拉沒想多少就答應了。

《我家的奴隸》一文,揭露菲律賓奴役家傭的歷史文化。(美聯社)
《我家的奴隸》一文,揭露菲律賓奴役家傭的歷史文化。(美聯社)

洛拉從此淪為一名全年無休的家傭。提森的母親長大後嫁到馬尼拉,洛拉也繼續在小家庭內幫傭。1970年代提森父母赴美工作,洛拉原本不願跟隨,但提森父母答應給她豐厚的月薪寄回家鄉,說動她一起前往美國。

早在西班牙帝國殖民菲律賓之前,菲律賓群島上的奴隸制度就已存在,被奴役者通常是俘虜、罪犯或是欠債之人,他們做最粗重的工作,和「主人」全家住在一起,沒有薪水,只能換取三餐溫飽。有錢人奴役窮人,窮人又奴役更窮的人,這種現象至今仍存在菲律賓鄉村。

成為非法移民 30多年無法回鄉 

洛拉來到美國,照顧提森和4個兄弟姊妹,包辦所有家事讓提森父母專心工作。但這對夫妻始終沒有按照約定給予薪水。後來提森一家人決心申請成為美國公民,但提森父母為了留下沒有血緣關係的洛拉,竟然讓她成為非法移民,更不允許她回鄉探親。洛拉連親生父母過世都沒能回去探望。

提森回憶,洛拉一人包辦家裡所有工作,不僅如此,提森父母為了移民美國欠下大筆債務,經濟拮据、工作繁忙,經常把氣出在洛拉身上,動則打罵。而洛拉連自己的床都沒有,常常蜷縮在房間一角睡覺,或乾脆睡在還沒疊好的衣服堆裡。

《我家的奴隸》一文,揭露菲律賓奴役家傭的歷史文化。(美聯社)
《我家的奴隸》一文,揭露菲律賓奴役家傭的歷史文化。(美聯社)

漸漸的,提森意識到洛拉的存在「很尷尬」。他不敢對來玩的同學說實話,也不喜歡爸媽上一秒還十分慈愛,轉過頭就對洛拉大吼大叫。提森和哥哥偷偷討論洛拉的處境,卻想不到有誰過著跟洛拉一樣的生活。

洛拉與母親的關係也不是主奴而已,當提森的父親拋家棄子、不告而別之後,洛拉成為提森母親的精神支柱,常常要安撫她入睡;當母親再嫁的男人出現暴力傾向時,洛拉也勇敢出面阻止。兩人相互依賴,提森都看在眼裡。

某天,洛拉牙齒疼痛難忍,提森的母親還是怕被揭發不願帶她去看醫生(洛拉當然沒有醫療保險),提森終於爆發了:「能不能就這麼一次,把洛拉當人看待,而不是當做奴隸?」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