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周子瑜到林薇─淺談台灣認同的變化

2020-05-16 05:30

? 人氣

台灣女孩林薇,日前拍攝影片要求譚德塞向台灣道歉。(圖/youtube)

台灣女孩林薇,日前拍攝影片要求譚德塞向台灣道歉。(圖/youtube)

近年事件:2016-2020

(一)、世衛組織欺壓台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0年四月,正當「世衛組織」的秘書長譚德賽(Tedros)先生,在大會上因中共政府力挺,以不實指控認為台灣網友在網上給予言語霸凌,不但指名台灣歧視黑人,更認為台灣政府蓄意縱容網友的行為。

一連串的誇張行徑,赴英讀書的台灣女孩林薇,公開製作一部影片給予反擊,認為譚德賽針對台灣提出不實指控,並希望譚德賽給予道歉,影片隨即獲得廣大網友正面回響,也讓台灣百姓在防疫「武漢肺炎」之際,更加清楚的認識中共在國際上極力打壓台灣的事實。

台灣始終沒有歧視黑人或其他少數族群,因為「歧視」並非台灣的價值,也非社會風氣,世衛組織的不實指控更加深台灣認同的深度與廣度。

(二)、周子瑜遭到無情打壓

2016年總統大選前,周子瑜因揮舞著國旗遭到藝人黃安舉報為台獨藝人,不但遭受中國網友全面羞辱,任何有關周子瑜所屬的團體也遭到抵制,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周子瑜出面公開向中國致歉,並說出「我是中國人」的話語。一位年輕有為的台灣女孩無辜遭受中國網友羞辱,增加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裂痕,一時間「台灣認同」不但快速上升,國人對於中國更加反感。

(圖/周子瑜臺灣個站 Tzuyu_tw@youtube)
2016年總統大選前,周子瑜因揮舞著國旗遭到藝人黃安舉報為台獨藝人。(周子瑜臺灣個站 Tzuyu_tw@youtube)

台灣認同更加上升

兩起事件不但是筆者親身經歷,更是台灣的集體記憶。對於台灣而言,數百年來,不同族群的「移入」增加台灣的族群多元性,讓台灣社會擁有更多的包容性,台灣不但擁有原住民族、平埔族、客家人、外省人、新移民等,多元價值為台灣當前的主流,不同族群所形塑的力量直接影響台灣認同的上升。

今年二月,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最新民調,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高達83﹪,僅有5.3﹪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這份民調是在武漢肺炎爆發之初所得到的結果。另外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2019台灣人的認同來到58.5﹪,中國人的認同僅有3.5﹪,或許各家民調略有差異,但不能否認的,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絕對過半,且該趨勢仍舊快速上升。

所謂的認同在於身分建構,近年來,中共對於台灣統戰的手段無所不在,透過經貿、文化、歷史甚至學術交流的模式,企圖影響台灣人的認同,達到控制台灣大選的目的。然而台灣在經過數十年的民主化洗禮後,多元社會/價值早已是主流,加上課綱的逐步調整,以往的「大中國史觀」的比例已降至最低,台灣歷史的篇幅快速增加。

嚴格區分中國認同:民族與疆域

目前多數人所認定的中國,嚴格來說是指「漢民族」所建立的政權,大致上漢民族的政權領土侷限於華北、華中、華南與部分的內蒙古。客觀來說,漢民族所建立的中國,歷史上亡國兩次,一次為亡於蒙古族的忽必烈(元朝),另一次為滿州族所建立的大清帝國,假設不是亡國,為何會出現抵抗蒙古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與主張驅逐韃虜的朱元璋、洪秀全與孫中山等人。

國父孫中山(取自維基百科).jpg
作者指出,目前多數人所認定的中國,嚴格來說是指「漢民族」所建立的政權。圖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取自維基百科)

戒嚴與解嚴後的台灣認同

國民黨政府從1949年撤退來台後,因當時的統治者與教育氛圍較為封閉,因此灌輸、建構大中華史觀亦是順理成章。蔣經國總統晚年後,因宣佈解嚴,言論/思想自由在台灣蓬勃發展,台灣的主體論述逐漸發展成形,後因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後,當時台灣社會對於中共普遍反感,台灣人的認同逐漸上升(1998年的34﹪),之後台灣在2000年歷經第一次政黨輪替(36.9﹪)後,台灣人的認同快速成長,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大幅下降至個位數,這不但凸顯台灣與中國的認同,不因時間因素認同遭到改變,更難能可貴的是,隨著資訊傳播與知識的傳遞,多數人台灣人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

結論

台灣認同不但是區分中國與台灣的重要依據,解嚴後的台灣因社會風氣活潑與開放,漸漸地越來越多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每當台灣人遭受中共威脅,或台灣人為自己發聲時,中共當局窮極一切手段打壓台灣/台灣認同,這不但加深雙方之間的鴻溝,長期下來對於台灣認同更加深化社會每個角落,而在外地工作/求學的台灣人更為自身認同感到驕傲!

*作者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所碩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

宋磊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