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賢專文:只是近黃昏?淺論後李光耀時代「新加坡模式」之未來

2020-05-16 05:10

? 人氣

新加坡作為全世界經濟最發的的國家之一,然而新加坡模式是否沒落,可藉由閱讀《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得到更深入的了解。(資料照,美聯社)

新加坡作為全世界經濟最發的的國家之一,然而新加坡模式是否沒落,可藉由閱讀《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得到更深入的了解。(資料照,美聯社)

對「新加坡模式」不無認識的朋友必定會認為,有關新加坡光輝歲月行將終結之說,是無稽之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加坡模式」風華正茂?

認為新加坡仍然風華正茂的朋友會說,新加坡經濟富裕,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在世界各國之中名列前茅,國家於一九六五年獨立後發展迅速,這一切都令他們為之驚嘆。他們基本上都認同新加坡官方所建構的國家發展論述「新加坡故事」(The Singapore Story)。「新加坡故事」強調,新加坡縱然細小,欠缺資源,生存基礎薄弱,這個年輕小國最終仍能排除萬難,在艱險的世界之中取得成就。對發展中國家領袖而言,「從第三世界躍身成為第一世界」(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此一出自《李光耀回憶錄》的政治口號更是充滿啟發性。認為新加坡仍然風華正茂的朋友會說,新加坡社會極為和諧。從他們的角度看,新加坡社會縱有多元種族、語言、宗教,但仍然穩定、和平、寬容。在全國560萬人口裡,外來人口達160萬人。於新加坡公民之中,華裔佔多數(佔七十六巴仙);馬來裔為關鍵少數(佔十五巴仙),且多為穆斯林;印度裔佔比較少(佔七巴仙);歐亞裔(Eurasian)則被歸類為「其他」族群。新加坡向來抗拒「華人國家」標籤,自視為擁有多元種族、語言、宗教的世俗國家,甚至不惜以部份人眼中的嚴刑峻法來捍衛國內少數族裔權益與維持社會穩定,這大概是因為新加坡曾和馬來西亞及印尼兩國關係不佳,在1950與1960年代曾經歷種族騷亂。即使宗教信徒佔全國人口五分之四,但從管治角度看,新加坡仍算是世俗國家。不過,也必須說,保守基督教在國內的政治影響力與日俱增。於全球反恐與仇視穆斯林的氛圍下,為確保新加坡社會仍能團結且具韌性,新加坡政府不斷推行鼓勵各宗教相互了解的計劃。

新加坡中秋節氣氛最濃郁的街區牛車水(圖/新加坡旅遊局)
多族裔的新加坡,即使人口組成以華人佔多數,但仍拒絕自認為華人國家,保有其多元性是新加坡模式成功的原因之一。圖為華人眾多的牛車水地區。(資料照,新加坡旅遊局)

認為新加坡仍然風華正茂的朋友會說,新加坡之所以能夠和樂富裕,是因其政府治國有方。從他們的角度看,新加坡政府清廉、精明、務實,如此有為的政府之建立,得力於李光耀與其他國父在開國時期的英明領導。換句話說,新加坡的國家發展成功方程式,是先由智者治國,良好制度隨之而生,國家領袖之英明領導衍生善治。久而久之,官民之間的社會契約漸成——民眾親歷國家發展巨大變化,且隨之而躋身為中產階級一員,他們因此會順從如此強而有力的政府。

即便開明者都會讚嘆新加坡政府的效率、效能乃至治國能力。這些開明者固然會抗拒政府對經濟與社會發展乃至個人生活的控制,但他們或仍暗自欣賞政府思慮周詳,行動靈活且具魄力,行事不受選舉功利短視思維制限的表現。他們或會認為,政府猶如配件精良、運作暢順的機器。不過,對開明者而言,政府權威建基於其執政表現而非民主競選,也是讓人糾結的事——在全球民主看似退潮的時代,就更是如此。英國脫歐,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奉行威權式民粹主義的政府湧現,似乎都在證明全球民主確實在退潮。在此脈絡下,新加坡的成功管治模式被視為自由民主政體以外的替代發展路徑。冷戰結束後,研究現代化理論的學者曾認為,自由民主政體終將會統領世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