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雄觀點:故宮成吉思汗像——誰畫的?

2020-03-29 07:10

? 人氣

海中雄觀點配圖。(作者提供,Kknews)
元世祖出獵圖。(作者提供,Kknews)

3、和禮霍孫,其在至元5年(1268)授翰林侍制,累遷翰林學士承旨(從一品),19年(1282)拜中書右丞相(正二品)。和禮霍孫是蒙古族中獲得地位最高的官僚畫家,祇因撰寫畫史的漢族文人忽略了這位畫行畫的蒙古人,使今人忘卻了此人。以當時他的地位和元帝的詔論,「其太祖、太宗、睿宗御容在翰林者,至元15年(1278)11月,命承旨和禮霍孫寫太祖御容。16年2月,復命寫太上皇御容,與太宗舊御容,俱置翰林院,院官春秋致祭」,故這件成吉思汗畫像的畫家極可能是和禮霍孫。雖然他不太可能見過成吉思汗的尊容,但從造型上看,和禮霍孫參照了成吉思汗的孫子元世祖忽必烈的形象,稍作變化,畫得蒼老而精神矍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探討成吉思汗畫像出於何人之手,眾說紛云,但有一共識,就是成吉思汗畫像是以元世祖忽必烈像為本,修飾變化為暮年之像,神情沈穩,充滿了睿智,後經元世祖欽定。故畫成吉思汗畫像者,應就是畫元世祖忽必烈畫像的畫家,所以史有記載畫元世祖者,皆為畫成吉思汗畫像的可能人選。

三、結論

探討何人所畫,目前討論多注重在作畫的技法上,如畫像的臉部的描繪,線條的作用顯然是被細膩的色彩暈擦手法所取代,這與中國一般透過線條來界定眼臉部位傳統表現手法,確實顯示了不同的態度。此種臉部的描繪,顯示了應用色彩的差異,依當時的時空條件,就是與西藏、尼泊爾的唐卡畫風中習見的描影特質有關,這也就標誌著中國傳統外新風格的加入。

文化交流,在蒙元時代中,像尼泊爾、西藏、蒙古與中原地區這樣幾種原本分屬不同傳統的地區風格,開始憑藉著新的局勢得到意外的交流機會。例如從劉貫道描繪了忽必烈畫像的「元世祖出獵圖」,可以看出不同方向的交流成果。故,阿尼哥所代表的西南地區文化融入了中原,劉貫道則是表示在中原傳統之內吸納新風格,而和禮霍孫則彰顯出在當時大都的藝術氣氛中,展現包容不同地區的文化傳統的交融樣貌。

故從技法上來看,實難判別成吉思汗畫像出於何人之手,但由史料判讀,「至元15年(1278)11月,命承旨和禮霍孫寫太祖御容」似較可能出於和禮霍孫之手,然亦難就此斷言故宮所藏即是出於其手。或許應該換另個角度來說,阿尼哥、劉貫道、和禮霍孫等三人皆畫過元世祖忽必烈的畫像,也畫了成吉思汗的畫像,最後由元世祖忽必烈欽定了其中一幅,但因畫像沒有畫家的落款署名,故仍然無從判定故宮所藏成吉思汗畫像出於此三人之中何人之手,若單從史冊記載之資料論之,明確記錄曾畫過成吉思汗像的只有和禮霍孫。

*作者為文化部參事。1920年代,祖父海穆從阿爾泰山的科布多移居新疆。1949年,作者父親翻過帕米爾高原,再從印度轉來台灣,定居在溫州街的新疆大院子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