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佩芬專欄:孩子,請自己學著說:「請投票給我」

2014-11-26 05:46

? 人氣

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競選廣告《這一票,請聽孩子的話》引起熱議,大陸禁片則有孩子學習民主的《請投票給我》。(圖為電影劇照)

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競選廣告《這一票,請聽孩子的話》引起熱議,大陸禁片則有孩子學習民主的《請投票給我》。(圖為電影劇照)

一個無黨籍候選人,終於還是把台北市長選戰逼到藍綠對決的地步。其實在以兩大黨為主體結構的社會,「對決」是個再必然不過的競爭局勢;但場景放在台灣,尤其是台北,對決就不可避免地被扭曲為撕裂。繼撕裂族群、撕裂台灣史觀、撕裂醫病互信之後,在最後一週,又演變成「孩子」與「爸媽」的角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看著「聽孩子的話」廣告快速散播,和爸爸媽媽、叔伯姨嬸們的傾巢而出,不免想起2007年中國導演陳為軍拍攝的紀錄片「請投票給我」。

且不論候選人是由學校老師先行決定的荒謬性(就像香港特首選舉制度一樣荒謬),片子的初衷,是藉由紀錄中國武漢一群不知民主與投票為何物的三年級小學生,如何一人一票選出自己的班長,呈現出人類對民主與反民主的學習本能同樣強大。

若只是觀察這群成長在民主荒漠裡的孩子們學習詮釋「民主」,並展開自己的「競選活動」,台灣人對片中「選戰」裡的攻擊謾罵、刺探耳語、選後酬庸種種情節,大概只會心裡酸酸地莞爾一笑。然而當看到候選人父母的「熱心幫助」,我們不禁有了身歷其境之感。

父母都是警官的羅雷,進小學以來一直當班長。羅雷的爸媽聽說這次兒子當班長竟然得要先競選,忙不迭地問要不要幫忙、要不要「給動動腦筋、出出主意」?

小羅雷一開始還非常有志氣,堅持「要靠自己的實力」。待到對手聲勢日起,選情越見膠著,爹媽於是提議招待全班小朋友參觀「剛好是爸爸主管的輕軌列車」,還準備了小禮品讓他「給同學做做工作」。曾經主張「不要控制別人,讓他們想投誰就投誰」的赤子之心,在父母親情的「付出」之下,早被勝負慾所淹沒。

主要競爭對手成成的母親是電視台編導,想必對人性喜惡的拿捏自有心得。於是,如何在競選演說中掌握政治話術,攻擊對方弱點,全都一句一句地教到會。當成成在講台上大聲說出「我要當班級的管理者而非統治者」時,他早已不是片子一開頭問「民主到底是什麼」的小毛頭,而是一個嫻熟情緒操作的老江湖。

不能怪當爸媽的如此積極介入孩子的人生,畢竟勝敗不只是孩子一時的情緒悲喜,更寄託了父母自身的榮辱投射。但對這場選舉中的候選人和選民來說,那些過度的介入和操弄,是對賽局參與者的極度不尊重。

於是,我們再回看眼前的台北市長選舉:一個1950年代末的「前老年」訴求「聽孩子的」,一個1970年代初的「後青年」則搬出父母長輩,就是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更耐人尋味的是,這兩派策略代表的「變化」與「穩定」基調,早在前幾場選舉中被一再提出,卻能在這場市長選舉中引發如此大的恐慌,讓人意外發現,台灣政壇對世代交替根本毫無準備。

當然,世代交替絕非以年齡為單一標準,年紀大的人未必代表舊思維,年輕人也不見得能接受新價值。眼前的「孩子」急於爭取話語權,不只是希望能藉著一場又一場選舉,拿回對未來的主控權,更多的還是長期被壓抑的「新政治族群」對舊政治、舊時代的厭倦與鄙棄。

而「父母」輩的疑慮,與其是對現狀的習慣,甚至是既得利益的依賴,毋寧更是對舊價值的難以放手、對交出時代主控權予下一代之手的恐懼。

確實,父母沒必要聽孩子的,孩子也不必受父母影響。這是一人一票制度的優點:不管你是誰的爸爸,或是誰的兒子,你都可以自己決定手上的票。無論結果如何,台北市「雙文」對決勝敗底定之後,台灣政治仍不可避免地要進入「孩子」與「父母」的世代更迭。

註:「請投票給我」在國際影展中獲得不少肯定,也曾在台灣與美國的公共電視頻道播出,但在中國一直是禁片。近來不少新聞說,許多中國觀光客的台灣遊最愛行程之一是看選舉,看來親身體驗台北市長選舉,或能彌補無法觀賞「請投票給我」的遺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