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國打臉台灣 台灣豈能置於死地而不自知?

2014-11-10 12:49

? 人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與韓國總統朴槿惠(左)共同宣布中韓FTA完成實質談判即將簽署,對台灣而言是一大打擊。(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與韓國總統朴槿惠(左)共同宣布中韓FTA完成實質談判即將簽署,對台灣而言是一大打擊。(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朴槿惠會面,正式宣布中韓FTA(自由貿易區協定)達成協議,對台灣而言,這是一項迫切的危機,如果不能及早完成兩岸貨貿協議突圍,台灣經濟是已置於死地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韓FTA完成協議,簽署後預計明年就可上路,屆時韓國出口中國的商品,有9成以上能享有零關稅。但台灣出口中國產品,除了列入ECFA早收清單的500多項產品能享有較優惠的關稅外,其它產品都要課徵關稅─包括台灣重要的面板、工具機、石化、化纖…,全部難逃5-15%左右的關稅。在全球市場激烈競爭下,除了少數有特殊利基的企業與產品外,大部份廠商享有的利潤都降到個位數字時,這幾個百分點關稅的差距,不是廠商利潤減少而已,而是足以致命。

出口是台灣經濟的命脈,占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成以上,台灣出口總額有4成是輸往中國;而韓國則是台灣最主要的貿易競爭國,兩國的出口產品有7成重疊。原本競爭力就已略遜於韓國的台灣,能否、或是說要如何承受中韓FTA上路的衝擊,實在不敢想像。

至今全球各國已簽下超過380個FTA,我國至今只簽下7個FTA,其中5個與中美地區邦交國簽署的FTA,占台灣貿易總額比重不到1%,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我國整體貿易享有FTA優惠的比重只有9.96%%;韓國貿易享有FTA優惠者占38%,中韓FTA上路後增加到60%。台韓在國際競爭上,台灣居於多嚴重的劣勢,一目瞭然。

對一些反貨貿、反FTA者而言,其理由往往是這些協議只有利於大企業、大財團,讓他們能出口更多商品到其它國家,但開放進口市場則是讓中小企業受損。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而且產業結構與變動遠較此複雜。大企業不僅本身創造眾多就業機會,其架構起來的供應鏈,也帶動不少中小企業與商業活動。

如果出口競爭力衰退,短期而言,企業是縮減規模、減少生產,失業必然產生;中長期而言,企業要嘛關廠倒閉,不然就把廠房遷移到享有優惠關稅的國家內,國外新的投資機會亦不會再選擇來台投資。結果是台灣經濟將因此失去動能、工作機會減少、失業率上升、民眾生活品質下降。

國內最大的石化集團台塑就曾公開表示,如果貨貿無法簽,台灣出口大陸要課關稅,將難以與韓國競爭,只能遷移到越南等其它國家,2天前台塑總裁王文淵也才公開表示,台灣與其它國家簽FTA一直受到抵制,未來前途讓人擔心;一直「根留台灣」的全球第二大尼龍布原料廠力鵬也說,現在賣尼龍粒到中國,要被課6.5%的關稅、加4.3%的反傾銷稅,而尼龍粒的利潤只有3-4%,若韓國不用課關稅,影響將很嚴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