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蔚然專欄:壞人在哪裡?

2014-11-10 05:40

? 人氣

從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到2007年的《我是傳奇》,數十年來,殭屍電影從未淡出流行文化。(電影劇照)

從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到2007年的《我是傳奇》,數十年來,殭屍電影從未淡出流行文化。(電影劇照)

我喜歡動作片,老婆認為一個戲劇教授這麼愛看動作片很丟臉,我則對她說,一切為了研究。為了證明不是完全胡說,偶爾得交出一篇關於動作片的心得報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值得研究,不是因為他的電影愈來愈賣,而是二十幾年來,他是許多年輕電影和戲劇從業者模仿、崇拜的對象;而且,據說他是當今好萊塢最具影響力人士之一。

理解好萊塢不是為了理解世界──好萊塢雖席捲全球,它無法代表整個世界──而是為了理解美國主流眼中的世界,而構築於善惡對立的動作片無疑是檢驗美國觀「世界秩序」的絕佳文本。

因為動作片裡的「好人」必然是美國人,只要觀察「壞人」乃何方神聖,便不難明白其影射之當代政治裡的真實衝突。眾所周知,冷戰期間,壞人是以蘇俄為首的東歐共產集團;柏林圍牆倒塌之後,壞人頓時換了膚色和語言,變為伊斯蘭教基進組織。不過你或許不知,壞人缺貨時,北韓亦可濫竽充數:至少有兩部動作片述說著北韓恐怖組織攻擊美國本土的故事。然而近年來,最大宗的壞人是僵屍。

討論耐人尋味的「僵屍的轉折」前,讓我們先一探塔倫提諾電影裡的壞人。

沒有壞人

塔倫提諾早期電影裡的主要人物沒有一個是好人。《霸道橫行》(Reservoir Dogs, 1992)講述八個黑道弟兄於打劫珠寶店事敗後,一方面得躲避警察的追緝,另一方面則忙著內鬥以找出導致事敗的內鬼。劇情已忘了大半,只記得結尾和《哈姆雷特》一樣,原本站著的後來全躺下了。他的成名作《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 1994)同樣把觀眾引入一個無道德的世界,其中販毒的傢伙造型很像耶穌基督,而某殺手講起話來彷彿舊約裡的先知,但電影與宗教無關,也不是批判道德破產之類的老調。反而,它的賣點在於以一個有趣的形式包裝一個有趣的故事。如此而已。

(塔倫提諾成名作《黑色追緝令》劇照)

既然兩部電影的要角皆非善類、統統是壞人,反過來說也成立:沒有真正的壞人。換言之,這兩部電影並未呈現動作片常見的二元對立,不但模糊了善惡之間的界線,甚至瓦解了好人或壞人的一般意涵。哇,這就是後現代?這是否意味年輕時的塔倫提諾秉持的是虛無主義:我們活在一個沒有宗教、道德、是非,只剩黑吃黑的時代裡?

壞人來了

沒有壞人意味:找不到好人。年輕的塔倫提諾不知「善」在何處,直到有一天,他想通了。

雖然觀眾認同《追殺比爾》(Kill Bill, 2003-04)女主角的處境,這部電影仍然不脫黑吃黑的套式,並無實質正邪之分。真正「好人vs.壞人」的架構得要等到《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 2009)和《決殺令》(Django Unchained, 2012)才先後問世。好萊塢很會找壞人,但塔倫提諾這個後現代金童卻花了十多年才終於找著。之前,他大半在類型電影尋尋覓覓,黑色電影(film noir)、邵氏功夫片、日本武士片、義大利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B級動作片等等。後來,他學會了在「歷史」裡找。《惡棍特工》裡的壞人是納粹,《決殺令》則是美國奴隸制度──這下子壞人夠份量,好人也相對更具清晰的輪廓;他賣的不只是「暴力美學」,他還談邪惡與正義。彷彿,作為創作者,他終於通過成年禮,登大人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