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愛台灣足以保衛台灣嗎? -不同角度思考我們的國防

2013-12-15 17:58

? 人氣

在這樣的制度下,國防從不遠離以色列人的日常生活。這裡有兩個非常有趣而且重要的問題值得討論。第一,以色列的民主體制和民間文化,如何和一個全民皆兵的軍隊制度共處?第二,既然每個人都有服役的義務,國防吸收了如此巨大的人力資源,國家的經濟如何發展?對青年的求學與事業又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色列的文化其實非常有趣:他們有主見,對政治高度參與,對權威有挑戰的習慣。以色列駐台灣代表何璽夢女士(Simona Halperin)在訪談中說,他們國人常開的幾個玩笑是:以色列其實有八百萬個總理;兩個以色列人會給你三個不同的意見;第一次碰到主管,以色列下屬會問你憑什麼當我的主管?為什麼我不是你的主管?可是,軍隊必須講求服從、紀律和指揮鏈;它不容許主見,更不可能接受對權威的挑戰。以色列為何能在喜歡挑戰權威的文化中,建立一個成功的公民國防軍?令人好奇。

為了讓民主文化和軍隊所需的服從和紀律結合,以色列軍隊不強調盲從或典型的階層制度。他們的軍隊文化不但和民主文化不相抵觸,反而試圖反映民間社會的這項價值。比如說,他們鼓勵軍人有主見。一個部隊單位籌劃任務策略時,在長官下令前,下屬和長官之間的公開討論、甚至辯論,被視為理所當然。開會時,幫大家倒咖啡的人不是階級最低、而是離咖啡壺最近的人,即使他是在場階級最高者、甚至是將軍。有一位在創業投資基金就業的以色列人回憶:在突擊隊全職服役五年、然後在後備單位二十五年,雖然不是軍官、而只是普通士兵,他竟然從沒有向任何人行過軍禮。

軍中的人事制度也經過刻意的設計:國防部隊的軍官和士兵比例為1比9。發命令的長官越少,低層士兵也越需要主動。他們給軍人判斷的空間,讓每個人決定如何執行自己的任務。他們講求的是任務的達成,而非執行的方式。軍隊的目的不是訓練絕對服從的機器人,而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

丹恩.席諾(Dan Senor) 和掃羅.辛格(Saul Singer)所著的《新創企業之國: 以色列經濟奇蹟的啟示》(Start-Up Nation),提到以色列軍隊中的某一個單位,每年從全國高中篩選學業成績好、又有領導潛力的青年:

這群青年除了基本軍事訓練,同時進修數學、物理學位。服役期間,軍隊丟給他們無數的任務,但提供非常少的指導,激發他們為實際的軍事難題提出跨學科的解決方法。其中一個團隊收到的任務是解決軍用直升機駕駛員背痛的問題。他們首先想辦法測量直升機的震動對脊椎的影響,於是設計了一個特製的座椅,放在飛行模擬機上。他們在椅背挖一個洞,裡面安裝高速相機。接著他們在一個駕駛員背上放了一支筆,再讓他駕駛模擬直升機。在不同的震動下,椅背裡的相機照出駕駛員背上的筆所劃出的不同線路。他們再用電腦分析相片裡呈現的數據,最後為國防軍改良直升機座椅的設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