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愛台灣足以保衛台灣嗎? -不同角度思考我們的國防

2013-12-15 17:58

? 人氣

面對強大的中國軍事力量,有人覺得:無論台灣如何增強國防力量,也和龐大的解放軍無法匹敵。甚至有人悲觀地認為:中國軍事力量強大,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也愈來愈大;而另一方面,台灣在經濟上又似乎愈來愈需要大陸,所以兩岸統一是遲早的事。兩者的共同結論是:國防是沒有意義的花費,對台灣更重要的是促進兩岸的和解。可是,沒有堅強的國防,和解只是完全屈服於對方的條件。預期終究統一的人也需要認識到:即使兩國統一不可避免,統一也有不同的方式。如果台灣國防能力不足、經濟又完全依賴中國,屆時「統一」的條件會比較像香港,還是比較像新疆、西藏?更何況,連相對享受自由的香港人也意識到在中國統治下的限制。1997年主權移交前,多年的談判由英國主導、並有英軍的保護。不過回歸後的16年來,普選仍未實現,而且看來越來越遙遠。香港中文大學的2002年民調顯示,58%的香港人民同意:回歸後北京中央政府有落實「一國兩制」。可是,其比例在2013年已下降至23%。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將以什麼籌碼和中國談判重要的政策,例如移民、司法、宗教及言論自由、選舉制度、財產保護等?在毫無選擇下的統一,台灣可能成為什麼樣的家園?

更多數的人認為,兩岸未來的關係仍然不確定。有人認為我們早已獨立,實際上享有自治權,也已經發展出台灣特殊的文化及認同。和真正獨立的差別,只是象徵性的宣言。對懷有這樣想法的同鄉,國防的重要性更是明顯不過。無論對台灣的未來有什麼不同的期望,不論政治立場是藍還是綠,台灣的國防是大家共同的課題。

那我們如何「關心」國防?台灣的財政和人力畢竟有限,什麼樣的政策能確保足夠的國防能力,同時又不會忽略社會的其他需要?多年來,軍中一些不幸事件影響了民眾對國軍制度的信心。在這個環境下,我們又該怎麼強化國防?其實,我們並不是唯一缺乏資源又需要投資於國家安全的國家。以色列和新加坡是很好的案例,提供許多值得參考的經驗。

II.

以色列:國防、文化、教育與投資

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一直沒有獲得周邊各國的接受,多次面臨入侵的威脅。威脅有時甚至來自領土之內,例如1987年和2000年的兩次境內「巴勒斯坦起義」。以色列的生存和軍事整備有密切的關係。可是六十五年前建國的時候,以色列的人口僅有80萬人,現在也不過八百萬。這樣的人口自不可能建立一支龐大的職業軍隊。於是他們決定:國防是每位公民應該共同分擔的責任。

年滿18歲的以色利青年男女,都有服兵役的義務;男生最少三年、女生最少兩年。如果選擇加入某些精英單位,役期之後還需要在國防部效力額外六年。每個人都從士兵做起。即使希望成為專業軍人,也必須先服完義務役。這樣做的理由是:兵役是每一個國民的義務,成為職業軍官正如成為教授或政治人物一樣,並不能因此免除這項義務。它帶來的額外好處則是:希望領導別人的人,必須有基層的經驗,也學習接受領導。想繼續念書的人,則在服完兵役之後進入大學;其他人直接進入社會工作。所有的公民其後雖然走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可是每一個人都被列入後備軍,有定期服務的責任,直到四十歲正式退役。以色列現役人數18萬,大多為義務役者;另外有47萬後備士兵和軍官分散在民間社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