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兩岸關係的 「定海神針」還是 「大海撈針」?

2020-01-29 07:20

? 人氣

參見中國飛彈射程圖。
參見中國飛彈射程圖。

 四、川普對臺政策的幻覺

美國在川普上臺之後對台灣的一些舉動,例如與蔡英文總統通電話,對過境比較寬鬆的安排,決定販賣更新台灣的武器等等,的確是有異前任的不尋常舉動。但這並不代表基本改變川普作爲美國至上的生意人,某種程度的孤立主義者的信仰。他對中國的許多政策并不是出於要美國獨霸亞太的戰略考量,而是認爲中國占了美國太多便宜,也就是美國做了虧本生意。軍售台灣不是戰略思維的轉變,而是生意人轉嫁美國國防成本和圖利軍火商的要求。這與美國向北約等逼債的舉動如出一轍。與孤立主義和海外平衡新戰略思維也不衝突。台灣如果誤以爲美國要以台灣這一支 「不沉的航空母艦」 取代日益受到中共導彈威脅的航母,難保不是一廂情願的誤判。尤其是川普現象可能是美國國内政治一時的曇花一現,其人做生意不守信用的行徑 (為美國對抗ISIS而犧牲幾十萬的伊拉克庫德族可以一夜之間翻臉撤防), 惡名昭彰,希望台灣不要把海上的一根稻草, 當成可靠的 「定海神針」 。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五、延伸思緒: 不要大海撈針, 要自求多福

如果以上的分析還有點道理:即美國從來不以爲台灣地位與美國國家安全有絕對必然關係;美國很可能或不得不在某種程度上採納 「海外平衡」 策略;中美軍事 (甚至經濟和科技, 不及詳論)實力日益平衡;美國重返亞太大陸 (因此包含台灣)是一種 (即使是暫時的)幻覺。台灣人民必須在靈魂深處, 探索如何自求多福,檢討法理和實質臺獨 (台灣共和國或中華民國)的對抗路綫必需同時承受的擦槍走火可能性。要想消除或減低軍事衝突的機率, 唯有對談,和平解決。台灣終極的福祉不在 「親美」 或「反美「,而在 創造和平環境的「親台」。

解決族群衝突是漫長的過程, 更不是作秀, 其可能成功的先決條件必須是雙反真正放棄對立,誠意妥協。 同時要有必要的心理堅持及長期用心的 (包括官方及民間的)實質準備, 不達目的絕不甘休。表面上的會面或 「談判」, 無濟於事。就像當時各國政要 (像法國總統龐比度)得知毛澤東健康出情況,爭相往北京求見一樣 (好似當成毫無實質的觀光), 什麽連習會。 吳習會, 馬習會,都是過氣政客的臨去秋波。既不知談什麽, 也注定談不出什麽。因爲心理和實質未臻成熟,毫無準備。現在蔡英文說:只要無預設立場,平等尊重,她願意與中共坐下來談。論者無不贊賞這種 「和平理性」 的態度, 大談 「解鈴還要繋鈴人「,連通常相當務實的許信良也一時不查, 補上一筆。但是,孤芳自賞,老王賣瓜式的 「和平理性」 沒有一點用處,因爲表態之餘,唯一重要的是對方的實際感受。雖然, 以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實力差距,中共的確有更大的能力 (也應該)做出某種讓步。不過,在民進黨 「臺獨黨綱」及「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襯托之下的民進黨總統,真的以爲事先毫無準備,以一句近乎自以爲是又近乎悲憫的八字隔空喊話,中共在不知你的真正信仰和目標之下,就必須壓抑自然的情緒,轉而釋出善意,與你在天安門把酒言歡?這種提案方式,太不成熟,也太不嚴肅。沒有人應該以爲中共會根據看不到可以把握的誠信來行事。中共甚至可以合理懷疑:民進黨只是想要仿效過去國民黨製造有辦法應付中共的假象。中共過去也許不在乎「上當」(猶如無奈之中只能抓住海上一根稻草), 現在大概沒有理由糊里糊塗替你背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