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兩岸關係的 「定海神針」還是 「大海撈針」?

2020-01-29 07:20

? 人氣

我常常批評中共預設立場的不是。 但是, 臺北沒有預設立場?」一中」不可談;」一國兩制」絕不接受。能談出什麽一種内涵都還不知道,已經把有些議題排除在外,這不叫沒有預設立場,這叫我可以有預設立場, 但希望你沒有預設立場;我可以無動於衷, 你卻必須反應的惡性循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英文總統在選後再度釋出在對等和無預設立場之下願意與大陸對談的 「橄欖枝」, 同樣一直沒有得到中共的回應。如果臺北不是擺姿態, 而是真正尋求解決兩岸的對立,我想作爲相對强勢的一方,打開僵局的主動權在大陸一方。要發現是否只是言不由衷,北京和台北不妨參考多年來世界各地如何處理族群衝突的一些經驗。此處雖無法詳論,僅列舉幾項供參:(1)不要以爲古老文件(「解放台灣」; 「臺獨黨綱」)是聖經,要務實判斷其當下對對方與自身策略的相干性;(2)區隔意識形態的夢想和現實環境下的實際作爲 (「絕不放棄武力統一」 ;「主權獨立「;「中華—臺北「); (3)對方不是鐵板一塊 (軍系,臺辦,學界,一般民衆, 不是凝結劑;從 「台灣前途決議文」 也可看出民進黨不可能是一言堂, 更不可等同台灣新世代選民的政治信仰);(4)要留心鼓勵對方的中道力量 (第三波民主大師Huntington 的體驗)。

大選過後,北京必須誠實面對完全沒有和大陸直接或間接淵源的台灣年輕新世代,情緒上以爲國民黨的某些分子感覺比較舒服的日子已經過了。不過,台灣年輕一代切莫以爲兩岸的穩定關係,就像大家以爲是與生俱來,天經地義的台灣政治生活方式。台灣 「現狀」如果能夠維持,必須花費漫長的時間和重大的心力。兩岸的和平共處,雖然不會容易,卻也不必是心頭永遠的重擔。不要盲信別人强加於你的抽象意識形態;要敢於想象如何安排你所想要的生命世界。兩岸關係不是天生自然,端看你如何灌溉!

*作者是律師/教授。哈佛法學博士。前陸委會諮詢委員。本文是此議題大型研究中的一點意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