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兩岸關係的 「定海神針」還是 「大海撈針」?

2020-01-29 07:20

? 人氣

二、美國亞太大戰略的反思

冷戰後美國獨樹一幟而必須填補的一些權力空間,形成世界各地都有美國軍事力量的出現。即使沒有比較固定的駐扎,美國的海軍, 尤其是航母, 使美國很快能夠出現在美國國家利益受到威脅的地點。然而,國防預算限制,國内社會福利支出, 經濟成長緩慢, 造成堅持航母政策一定的困難。也因此在過去幾十年, 在美國出現一股所謂 「海外平衡」 戰略思想, 挑戰傳統大戰略。海外平衡戰略認爲:美國只要設法保持必要的國力, 但將外國當地的國防交由當地國家自行處理,僅在必要時出手保護, 做爲解決傳統大戰略困難的辦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個新思維之下,有一些意見認爲:雖然有一定的困難,美國最爲現實的台灣政策是與中國接觸, 達成逐漸退出對臺承諾的安排。這樣既能避免中美的軍事衝突, 也可能開啓中美其他領域未來進一步的合作。

 三、中美軍事平衡今非昔比

假定中共發動武統,美軍會全力投入, 為台灣打一場中美大戰嗎?因誤判或情緒反應, 也許;認爲因爲是基於美國國家安全的重大利益,那就未必。台灣不應 (也不能)將兩千多萬人的命運寄托在如此脆弱的判斷之上。

約十年之前,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已經認爲: 海峽一旦發生戰爭,中共空軍在24小時之内可以取得也許是暫時的臺海制空權。在2015年的另個報告:該公司認爲:到了2017年,中美在臺海上空的制空權基本平手 (見圖)。 但是,空戰剛開始,美國空軍需要出動幾乎30 個聯隊 (每一聯隊大略是兩個大隊,六個約20 架軍機的中隊組成)以取得優勢。所需飛機遠遠超過美國擁有的所有軍機,所以根本不可能。如果以七天的空戰,50% 的折損率計算,美國需有七個聯隊取得空中優勢。不過,如上所述,由於美軍必需準備及剋服距離 (見以下討論),共機在空戰開始之時不會有美軍的阻擾。當然,報告是計算機模擬作戰,有其他研究指出其結論不可能正確, 因爲無法估算真正實況的許多變數 (例如,我們可以知道伊朗的導彈實力,做出作戰模擬。 但無法估算其導彈在實戰中,誤打自己的民用飛機)。無論如何,美國維持臺海的制空權日益困難。雖然,沒有人說中共會在可預見的將來對臺發動空戰。但是,美中軍事平衡的變化,無疑會減低美軍防止戰爭發生的嚇阻力,更增加實際發生空襲後美軍的決斷。

中美臺海軍事對比 (黃色2代表制空權平手)
中美臺海軍事對比 (黃色2代表制空權平手)

美國傳統 「船堅炮利」 的航母政策既然日益不切實際,島内有些國安專家斷言:像1996-97 臺海危機,美國兩艘航母臺海定江山的場景已成絕響, 美國現在是束手無策, 不會救台。我雖不同意這種過分簡單的分析和結論 (例如, 美軍也在思考形成改變航母戰略,代之以水下,隱秘, 飛彈,攻擊大陸通訊指揮系統等戰略), 但是我同意其憂慮。因爲中國在過去二十年在飛彈導彈射程及精準度的進步,不但使航母戰略日益減低威力,而且迫使美軍軍事基地及設備人員必須遠離飛彈射程之外, 增加美軍部署及反應的時間和困難。(參見中國飛彈射程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