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祖國」與「異域」-保加利亞土耳其人的遠足傷痕

2019-12-29 07:10

? 人氣

以奧斯曼土耳其語出版的保加利亞Medeniyet週報,圖源:islamansiklopedisi.org_.tr。(作者劉燕婷提供)
以奧斯曼土耳其語出版的保加利亞Medeniyet週報,圖源:islamansiklopedisi.org_.tr。(作者劉燕婷提供)

1944年蘇聯紅軍進入索非亞,保加利亞就此赤化。1946年其改國名為"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PRB),由保加利亞共產黨(BCP)主政,保國的土耳其人因而迎來短暫的春天,可惜即便春光如海,到頭來仍是春寒料峭猶勝冬。依照無產階級國際主義(Proletarian internationalism)理念,共產政府應支持少數族裔權利,故BCP一上台便廢除過去“ 法西斯政權 ”的反穆斯林、反土耳其舉措,重建關閉已久的土耳其學校,新憲法也出台許多保護少數民族權益的條文,尤其是少數民族的母語教育權和文化發展權,國會更進一步立法要求發行土耳其語的少數民族教科書,並分配土耳其語廣播電台的播送時間,許多本被取締的土耳其語報也重新開放,包括《祖國報》(Vatan)、《光明報》(Işık)、《新光明報》(Yeni Işık)、《新生活報》(Yeni Hayat)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上述種種針對土耳其人、穆斯林的優惠政策,不過是共產理念暫壓民族情緒的一夜曇花,幾年後共產政府便領悟,與其跟土耳其人改善族際關係,不如直接將其同化為保加利亞人,一勞永逸;另一方面,鐵幕另一側的土耳其政府也在1949年新修了移民法,大舉削減來自保加利亞的土耳其人、波馬克人移民份額,形同斷了這兩大族群通向"庇護所"與"祖國"的道路。1956年後,保加利亞政府便改行同化政策,力度更甚前朝的"法西斯政府",波馬克人首當其衝,土耳其人尾隨其後,這波進程持續了30多年,直至共產政權崩解。當時政策主要有幾大方向:

  1. 取締涉及伊斯蘭字彙、土耳其語、阿拉伯語的人名,強制其另取保加利亞語新名。
  2. 禁絕奧斯曼時期留下的波馬克、土耳其傳統服飾。
  3. 查緝穆斯林的宗教行為,例如作禮拜、共聚讀經等。
  4. 禁止《古蘭經》研究。
  5. 關閉清真寺。
  6. 禁說土耳其語。

起初波馬克人強烈抵抗,但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共產政府先是鎮壓示威群眾,再將反對者送進貝勒尼勞改營(Belene Labour Camp),結果在一千餘人的勞改營內,因反對同化運動而被送來的波馬克人幾乎占了半數。波馬克人屈服後,接著遭殃的就是佔全國10%人口(90萬)的土耳其人。

貝勒尼勞改營,圖源:budnaera.com。(作者劉燕婷提供)
貝勒尼勞改營,圖源:budnaera.com。(作者劉燕婷提供)

在保加利亞政府眼中,土耳其人的危險性遠高於波馬克人,一來土耳其人的出生率高,根據當時的人口統計資訊,低出生率的保加利亞人將於1990年面臨人口負成長的窘境,如此一來,土耳其人反客為主也不過是時間問題;二來鄰國土耳其於1974年發兵地中海,支持北塞浦路斯建國,保加利亞不覺心驚膽跳,擔憂自己即將淪為下一個土軍干涉的對象,那麼國內的土耳其人自然都成了想像中的"第五縱隊"。故其於1984-1989年大力推行針對土耳其人的"復興運動"(Възродителен процес),標舉要"復興保加利亞文化",其實意在抹去"不純粹"的國家元素,並認為只要將國內的土耳其人"去土耳其化",則上述問題皆可迎刃而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