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台灣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2021-05-05 06:30

? 人氣

作者認為,烏克蘭與台灣雖分屬東歐與東亞,卻皆被選舉催化出了國族與認同之爭。(多維TW提供)

作者認為,烏克蘭與台灣雖分屬東歐與東亞,卻皆被選舉催化出了國族與認同之爭。(多維TW提供)

自3月以來的烏東對峙,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一步險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借民族情緒拉抬低迷支持度,並將美歐俄一同拖入纏鬥深淵、炒作加入北約的舊議題,澤倫斯基不顧俄烏懸殊的戰力差距,持續調動部隊於東部前線集結,以挑釁俄羅斯支持的「頓涅茨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和「盧甘斯克」(Luhansk People's Republic)兩共和國,可謂是政治明星光環急速退潮後,鋌而走險的典型案例。

然而這般如意算盤未竟其功。一來放眼北約,除了美國與土耳其皆曾對烏克蘭表示口頭支持外,其餘諸如德法等歐洲國家,皆強調要循外交峰會解決衝突。縱使近來俄國與西方關係惡劣,雙方互相制裁、驅逐外交人員,亦無任何動作是以烏東衝突為名目,西方顯然無意陪澤倫斯基玩危險遊戲,甚至連演戲都覺得勉強。

二來俄羅斯看似身處被動境地,但眼下烏東兩共和國乃是實質獨立狀態,俄羅斯更已在邊境陳兵15萬。倘若烏克蘭發起攻勢,在北約不願出手的前提下,結果將是烏克蘭自取其辱,並加深烏東與俄羅斯的整合力道。故澤倫斯基看似在擦槍走火的邊緣來回跳動,實則漸入騎虎難下的窘境,正如此事雖在國際鬧得滿城風雨,最終也僅能在炒作民族情緒上收效些許,於烏克蘭的經濟與國際地位皆無實質助益。

但如此華而不實的操作,並非澤倫斯基的個人脫序,而是烏克蘭行之有年的政壇荒誕。長年以來,烏克蘭政治菁英只顧在選票上逐鹿江山,在掠奪資源上苦心鑽營,對民間的認同裂痕不加以彌合,對改善民生亦是無所用心,甚至為求勝選加碼炒作俄烏認同之爭,以致國家終日在虛幻的憤怒中迷走,在躁動的民粹中內耗;而與民生相關的基礎建設、經濟產業政策卻是原地空轉,並在政治的漫天喧囂下凋敝枯萎。此般「民主」凌駕民生的困境,已讓烏克蘭在泥淖中浮沉多時,而遠在東亞的台灣,亦逐漸步上了類似後塵。

「建立國家主體」的根源是奪權

細究烏克蘭與台灣的共同困境,根源便是複雜歷史衍生的多重文化認同,在政治菁英的有意煽動下,上升成了敵我與國族之爭,從而襲奪日常論述空間。

蘇聯崩解後,烏克蘭於1991年獨立,但在主權國家的外殼下,裸露著東西兩端的巨大裂痕。東方諸如頓涅茨克等地,以東正教、親俄羅斯與歐亞主義為標竿;西方的利沃夫(Lviv)等區,則以天主教、親西方與歐洲為立場依歸。而烏克蘭整體社會,又可歸結為「兩種語言、三種文化」:人們混用俄語及烏克蘭語,文化認同則分別有親烏克蘭的烏克蘭人、親俄羅斯的烏克蘭人、親俄羅斯的俄羅斯人等。

本篇文章共 15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78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