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台灣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2021-05-05 06:30

? 人氣

其二,在機會成本思維下,政治菁英為求高速汲取最多選票,往往在競選口號中添加民族主義元素,並會竭盡所能炒作認同議題,以遮掩治理無能的現實;而民眾亦受此氛圍感染,日益沉溺在認同的虛無之爭裏,並自絕於真實的國際境況與生活議題。兩股脈絡互為影響加成,終讓所謂「做自己」的勵志劇,演成了歇斯底里的集體悲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例如尤申科擔任總統時,烏克蘭貪腐嚴重、政府瀕臨破產,其無心改善眼前困境,反而跳針式地重複反俄論述,在各種場合提起1932年至1933年蘇聯治下的烏克蘭大飢荒,並將此事定調為俄羅斯對烏克蘭人的種族滅絕,同時要求烏克蘭東正教與俄羅斯東正教割袍斷義、並將烏克蘭語訂立為唯一國語等。而烏克蘭民生經濟就在歷任總統的民粹遊戲下,淪為一潭無人管顧、寡頭橫行的腐臭死水。

而如今的台灣政治菁英亦不落其後。除了煽動群眾在「二二八」等時分圍剿國民黨外,便是竭力炮製諸如「紅色滲透」等反中論述。在發生台鐵出軌案、缺水缺電的民生危機後,如何改革交通與水利、何以調度能源政策與用電當為輿論焦點,但政府選擇了追打「海底撈監視錄像回傳中國」來模糊焦點,並讓側翼炮製「認知作戰」、「中國用語侵台」等新話題,企圖以反中布幕遮掩治理弊病與己身無能。

烏克蘭與台灣雖分屬東歐與東亞,卻皆被選舉催化出了國族與認同之爭,以至在反俄、反中的意識形態道路上赤足狂奔,即便民生經濟一個已是鮮血淋漓,一個尚是危機四伏,卻皆無意停下,寧以「確立國家主體」來飲鴆止渴,也不願跳出幻夢務實治理。說到底,菁英戀棧權位、民眾沉溺認同話語,共同促成了台灣與烏克蘭的悲劇,只是一個已經發生,一個尚在醞釀。

《多維TW》月刊066期封面。(多維TW提供)
《多維TW》月刊066期封面。(多維TW提供)

*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66期。授權轉載。

本篇文章共 15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78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