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祖國」與「異域」-保加利亞土耳其人的遠足傷痕

2019-12-29 07:10

? 人氣

1932年的波馬克人,圖源:國家地理雜誌。(作者劉燕婷提供)
1932年的波馬克人,圖源:國家地理雜誌。(作者劉燕婷提供)

波馬克人(Pomaks,保加利亞語:Помаци)今指奧斯曼時期伊斯蘭化的保加利亞人,如今人口約有100萬,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保加利亞、北馬其頓與希臘,奧斯曼末年三帕夏制裡的塔拉特帕夏(Talaat Pasha),便來自保加利亞的波馬克家族;美國演員湯姆·漢克(Tom Hanks)的妻子麗塔·威爾遜(Rita Wilson),也是半個波馬克人。在民族主義風起雲湧的奧斯曼末年,保加利亞陷入準無政府狀態,史稱庫爾賈里斯特沃時期(Кърджалийство),無數匪兵(庫爾賈里,Кърджалии)肆意流竄,導致成千上萬的保加利亞農民外逃,俄國勢力也趁虛而入,煽動保加利亞獨立建國,內外壓力排山倒海之下,催生了1876年的四月起義(Априлсковъстание),最後以奧斯曼血腥鎮壓收場。在這波動亂中,波馬克人選擇與帝國軍隊並肩作戰,共同鎮壓保加利亞人,起義之火雖過月餘即遭撲滅,卻替未來的屠戮埋下伏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庫爾賈里斯特沃時期(Кърджалийство)的匪兵復原貌,圖源:Танас Гавраилов。(作者劉燕婷提供)
庫爾賈里斯特沃時期(Кърджалийство)的匪兵復原貌,圖源:Танас Гавраилов。(作者劉燕婷提供)

4月起義雖是場失敗的革命,但俄國事後的報復性宣傳,卻引發西方政界與知識界的無限共鳴,包括查爾斯·達爾文,奧斯卡·王爾德,維克多·雨果和朱塞佩·加里波第等都出面譴責奧斯曼,並要求歐洲各國介入巴爾幹,好從奧斯曼魔掌中拯救保加利亞人。在這波熱潮下,俄土戰爭(1877年)應運而生,挾帶著十字軍東征的既視虛偽感與至高無上的道德正當性,經歷無數鏖戰後,保加利亞終於在1878年成為自治的公國,但南部卻同時獨立出堅奉奧斯曼為宗主國的東魯米利亞(Източна Румелия);然而波馬克人也擔心自己在四月起義的鎮壓行為會招致保加利亞人報復,故也在東魯米利亞內建立塔拉什共和國(Тъмръшка република)。這種國中之國狀態,終究隨著保加利亞一統而煙消雲散,然而獨立後的保加利亞為擺脫"奧斯曼黑暗五世紀"的政治遺產,首先要處理的就是國內穆斯林與土耳其人的身分問題。

保加利亞統一前的割據狀態,深橘色為保加利亞公國、淺橘色為東魯米利亞、下方左棕色為塔拉什共和國。(作者劉燕婷提供)
保加利亞統一前的割據狀態,深橘色為保加利亞公國、淺橘色為東魯米利亞、下方左棕色為塔拉什共和國。(作者劉燕婷提供)

從同化政策到大遠足

在保加利亞建國初期,由於大規模的土地沒收政策,導致許多土耳其人大舉外逃回奧斯曼,奧斯曼土耳其語(Osmanlıca)也從官方語言降為少數民族語言,然而保加利亞仍允許奧斯曼資助境內學校的土耳其語教學,畢竟當年的保加利亞官方檔案幾乎全是奧斯曼土耳其文,若無相關人才協助,國政一時之間難以交接;而境內的土耳其人短時間內也無法立即上手保加利亞語,故維持土耳其語教學仍有其必要性。但為避免土耳其藉此過度干涉保加利亞內政,甚至在教學過程中觸發新一波土耳其民族主義,保加利亞在土耳其建國初年推行文字拉丁化改革時,便強制國內各校仍需維持奧斯曼土耳其字母的教學系統,不得改為拉丁字母,以免"同步"土國思潮,結果反令保加利亞成了土耳其境內反拉丁化改革者的避難天堂,但即便如此,此時保國的文化政策主軸,仍是打壓土耳其人與穆斯林的文化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