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意凡觀點:在老化世界中的全球貨幣政策侷限

2019-12-17 05:50

? 人氣

中性利率若跌至很低,就表示央行設定的利率必須更低,才能製造出達到目標值的物價成長率。而中性利率若跌至幾乎為零靠近最低有效水平(effective lower bound),則央行能行使傳統貨幣政策的空間,就非常有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造成這些主要經濟體過去十年中性實質利率變化的重要原因,是老化的人口結構,與持續降低的生產力。

當前許多國家正經歷的人口結構老化,因為長期的工業社會與文化原因,很難被扭轉,也成為未來將持續壓低中性利率的驅力。

根據美國聯準會與歐洲央行發表的眾多研究論文,隨人口老化增加的扶養比率(dependency ratio),不只因為趨於保守儲蓄的退休老年人口增加了,也因為年輕勞動人口的扶養負擔上升,而減少意願消費或投資,導致一國整體的儲蓄意願上升、投資與消費意願下降。人口老化過程中遽減的勞動人口總數,直接拉低國家的潛在經濟成長。老齡化勞動人口也會降低人員生產力的成長,進一步有害經濟成長。而當人們開始預期國家的經濟成長將減緩,甚至不再成長,便會調低對於投資項目回收率的預估,從而更加減少投資意願,轉而傾向儲蓄。以上這些作用全都使一個國家整體的經濟成長降低,投資意願下降,儲蓄意願上升,也因此降低了中性利率。

這種因人口急速老化造成的重要改變,還因為先進經濟體幾乎是同時進入老化階段,更加嚴重。原因是,一直以來先進經濟體的對外投資主要都是在相互之間進行,而較少投於新興經濟體;現在,一個老化的先進經濟體,沒有另一個年輕的先進經濟體可以投資,又不可能全數投資於體量較小、風險較高的新興經濟體,因此,無法減緩單一國經歷的老化效果,先進經濟體皆會經歷嚴重的中性利率滑落。

由下圖可清楚見到,日本率先於1990年代初期經歷這種轉折,並且老化速度前所未有的快。日本也大約是由這個時候開始直到今天,面臨通縮性壓力與成長遲緩。再來是美國與歐洲,於金融風暴緩解後2012年開始經歷人口結構的轉折。若依聯合國對這三個先進經濟體人口結構變化所作的估計,可見到,歐洲與美國人口結構的老化速度,會較日本經歷過的和緩許多,尤其是美國,可能因對移民相對開放,情況是最輕微的。

此處受扶養人口指0-14歲與65歲以上。作者製圖,數據取自United Nations。(作者林意凡提供)
此處受扶養人口指0-14歲與65歲以上。作者製圖,數據取自United Nations。(作者林意凡提供)

而人口結構老化的情形,不只發生於歐美日,也正發生於中國大陸與台灣。下圖將中國大陸、台灣、與印度進行扶養比率的比較。可以見到,與中國大陸媲美的新興經濟體印度,在其他經濟體進入人口老化的未來,卻得天獨厚地享有年輕具生產潛力的人口。至於中國大陸,約與美國和歐洲同時候經歷人口結構的轉折,但老化速度會與日本經歷的一樣快。而台灣則剛剛經歷人口結構老化的轉折,依聯合國的估計,老化速度甚至比日本經歷的、或者中國大陸即將經歷的,都要快速,此估計與國發會不久前發布的預估一致。

本篇文章共 4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59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意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