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一句「有什麼好哭的」有多傷?學者揭:導致孩子對世界冷漠,易得憂鬱症

2019-12-09 20:59

? 人氣

教育基金會年會今(9)日於台北登場,以「教育4.0」為主題。左起為臺灣師範大學陳欣希助理教授、台北市立大學劉淑雯助教授、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林意雪。(金車文教基金會提供)

教育基金會年會今(9)日於台北登場,以「教育4.0」為主題。左起為臺灣師範大學陳欣希助理教授、台北市立大學劉淑雯助教授、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林意雪。(金車文教基金會提供)

「把書讀好就好」、「有什麼好哭的」、「不要管政治」⋯⋯這些話聽在1個孩子的耳裡,到底會有什麼影響?教育基金會年會今(9)日於台北登場,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林意雪指出,從小對孩子講這些話,就是把他的感覺機制關掉,用大人的感覺去取代他的感覺,孩子會覺得自己在世界上沒有價值可言,容易導致他對世界冷漠無感,甚至容易得憂鬱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國30家教育基金會,今日於台灣科學教育館舉辦教育基金會年會,並以「教育4.0」為主題,邀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林意雪,分享教育要如何在情境脈絡下診斷問題。

想幫助學童,要先看到問題的癥結

林意雪首先以自己在偏鄉教學的經驗為例,說明思索問題癥結的重要性,「我們提出問題後,能不能看到問題的癥結?」若提錯問題,就會提錯診斷,他談到,很多人想幫助偏鄉孩子,但都診斷錯問題,開了錯誤的解方,才常常覺得投注資源卻沒有回收。

林意雪談到,自己曾見過一位大老闆,說發現鄉下小孩沒書可以看,所以就花一筆大錢,買好幾箱書去學校圖書館,結果1年過去,這些書都原封不動,拆都沒拆,「我們看過很多新聞,說鄉下窮苦小孩缺鞋子,就有很多人寄鞋子去,這就是診斷錯問題,以為他需要書、需要鞋就寄去,這些善心因為沒有遇對地方,反而給鄉下帶來很多困擾。」

林意雪再舉例,曾有網友在爆料公社PO文,冬天時有個媽媽騎車載小孩,媽媽穿羽絨衣,小女孩卻只穿無袖背心,媽媽接著就被網友肉搜,罵她虐待小孩,但後來媽媽出面解釋,是因為他尊重小孩的身體自主權,小孩想穿無袖出去,怎麼講都講不聽,所以才讓小孩真的這樣穿,冷過一遍就會學到教訓。對此,林意雪說,大家都診斷錯問題,才會去肉搜媽媽、叫社工去關心,如果只看到表象問題、診斷錯問題,就會給錯誤解方。

如何看見問題癥結?林意雪提出3解方

針對如何看見問題癥結,林意雪也提出解方,第一步是「見樹又見林」,在教育上不要只看到小孩、將問題歸納給小孩個人,還要看到社會跟世代變遷的問題,從性別、家庭的社會階級,到群體的文化價值,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

林意雪談到,有人會問:「我們以前也很窮,為什麼現在這些窮爸媽養不好小孩?」他則會反問,在他們小時候這個世代,一戶窮人家6、7個小孩,只要有1個上大學,全家都能翻身,但現在1個小孩上大學,有可能全家就翻身嗎?林意雪解釋,現在小孩上大學已經揹了很多學貸,很難翻身,窮已不是同樣一件事,「如果不檢視我們用什麼樣的素養、價值觀對待自己跟別的小孩,會錯失很多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