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總有個開端還伴隨一個故事:《精確的力量》選摘(1)

2019-12-04 05:10

? 人氣

如果你準確描述某樣東西,便是盡可能描述其真正的價值。(圖/pixabay)

如果你準確描述某樣東西,便是盡可能描述其真正的價值。(圖/pixabay)

我父親終其一生擔任精密工程師(precision engineer)。他在職業生涯的最後幾年,替魚雷導引系統(guidance system)設計並製造微型電動馬達(electric motor)。他從事機密的工作,但偶爾會偷偷帶我參觀工廠。我會看到各類機器,有的替小型黃銅齒輪切割輪齒,有的替比人類頭髮更細的鋼製心軸(steel spindle)拋光,有的則將銅線纏繞於比火柴棒頭更小的磁鐵上。我會盯得出神,不是驚異萬分,便是深感迷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是在賞玩機器的日子裡度過童年,至今已過了半個多世紀,但我仍記憶清晰,懷念那段時光。二○一一年春季的某個下午,一位住在佛羅里達州清水鎮(Clearwater)的陌生人給我發了一封電子郵件。我收到郵件時非常意外,童年時光頓時湧上心頭。信件標題很簡明,只寫著「A Suggestion」(提議),內文第一段(只有三行字)不說客套話,劈頭便寫道:「Why not write a book on the History of Precision?(為何不寫一本討論精密工藝歷史的書籍?)」

寄信人名叫科林‧波維(Colin Povey),其主要職銜是「科學玻璃吹製師」(scientific glassblower)。他講的理由很簡單,卻極具說服力:精密(precision)是創造現代世界的關鍵因素,卻隱藏於世人的眼光之外。人人皆知,機器必須精密;大家都認為,對人們很重要的物品(好比照相機、手機、電腦、自行車、汽車、洗碗機與原子筆)必須有精密組合且操作近乎完美的元件;此外,我們大概也會假設,物品愈精密,品質便愈好。氧氣(oxygen)或英語之類的精密現象被視為理所當然。大家對此皆視而不見、不常仔細思考,也甚少適切討論(至少對於非專家的普通人而言)。然而,精密現象始終存在,乃是現代社會極其重要的層面。少了這項因素,現代化便如紙上談兵,純屬空談。

錶匠。(圖/pixabay)
精密(precision)是創造現代世界的關鍵因素,卻隱藏於世人的眼光之外。(示意圖/pixabay)

然而,並非自始至終都是如此。精密有個開端,有明確且無庸置疑的起始日期。精密是逐漸發展,不斷成長、變化和演變。在某些人眼中,精密的未來發展非常明確,但某些人則感到迷茫,不確定其未來走向。換句話說,精密會依循敘事的軌跡發展,但該軌跡可能是拋物線,而非延伸至無窮遠的直線。無論精密以何種方式演變,都會伴隨著一個故事。正如電影界所言,那是一條直通線(through line,譯注:貫穿整部電影的主題或構想)。

在我們深入研究其歷史之前,必須先探討精(密)度(precision)的兩個具體層面。首先,現代人聊天時,隨時都可能談到精密度;其實,在現代的社會、商業、科學、機械和知識領域中,精密度是不可或缺、無庸置疑且似乎至關重要的組成分。它全面且徹底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其次是(這簡直很諷刺)多數人的生活無不被精密度影響,受其調味、醃製、鹽漬和彩妝;然而,當我們想到它時,卻全然不知何謂精密度、不了解其意義,或者不明白它和聽起來類似的概念有何差別──最常見的,首推準確度(accuracy),另有雷同的講法,譬如:完美(perfection)、嚴謹(exactitude)、正確無誤(being just right)和完全正確(exactly)!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