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要健康,壞菌愈少愈好?日本醫師:體內不只好菌、壞菌,還有這種「牆頭草」

2016-11-25 12:12

? 人氣

學會掌握腸道均衡的關鍵,因為腸道菌會決定你一生的健康!(風傳媒攝)

學會掌握腸道均衡的關鍵,因為腸道菌會決定你一生的健康!(風傳媒攝)

各位知道動物體內最先出現的內臟器官是什麼嗎?不是心臟,也不是腦,而是腸道。像在水螅或海葵等這類可稱為動物進化原點的腔腸動物身上,有不分口腔和肛門的原始「腸管」,它們的身體就是由從外側支撐身體的組織與位於內側的腸管所構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在進化過程中,光是依靠腸道,已經漸漸難以完成所有的工作,於是又陸續地分化出肺、胃、肝臟、胰臟等各種內臟器官。

大腦也一樣。

以水螅為例,肚子餓的時候,腸管會向驅動觸手的神經叢(plexus)發出覓食的指令。總之,腸管就是控制水螅行動的塔臺。而這個神經叢,後來就進化成了「大腦」。

以公司來比喻的話,腸道是「總公司」,大腦是「分公司」。顯而易見的,腸道並不是過去大家所認為的,只是吸收、消化食物的營養和水分,再製成排泄物排出體外的地方而已。

其實古人應該也已經發現了腸道的重要性。像是文字中用「翻腸攪肚」來形容怒不可遏,用「肝腸寸斷」來形容傷心至極,或是「滿肚子火」、「積怨滿腹」等,有非常多的詞句都是用「腸」、「腹」等字眼來表達心中的想法。

「人的心,不在腦,而在腸。」這也是我長年以來主張的論點。

不僅僅是心。說到擊退外來有害物質的免疫功能,全身的免疫細胞約有七成都集結在以腸為中心,從口腔一直持續到肛門為止的「腸道」當中。

控制人類的身心,在巧妙保持平衡的同時試圖維持健康的,就是腸。

於是,我決定把腸比做植物的「根」來思考。只要各位想像一下腔腸動物的樣子就能理解。吸收養分、構成所有身體機能的「原點」的部分,正是「根」。

所以,若要治療病人,這個根不才是應該治療之處嗎?

假使有一棵植物的花枯了,或是結不出好吃的果實,各位覺得該怎麼辦才好?花枯了就看花,葉子枯了就看葉子,然後再思考怎麼治療,這是目前一般的醫學。

但光是如此真的好嗎?

譬如為花粉症所苦的人,如果老是流鼻水就治鼻子,眼睛癢就治眼睛,相信各位也不認為這樣就能痊癒吧。

我認為應該先治「根」。就算是植物,只要根夠扎實、穩固,就還有機會再度開花、結果。但如果連根都腐爛了,就真的無計可施了。

現實生活中,我親眼目睹許多案例,在改善了根也就是腸道的狀態後,無論是鼻子或眼睛,甚至連手腳的疼痛,也都逐漸改善了。

不過,雖說是根,也不是拚命只調整根就好。就算是植物,也會同時檢查土壤的狀況,或是留意氣溫等周遭的環境。也會思考要用什麼樣的肥料才好,或是考慮是不是該做個圍欄,好讓土壤不被踩壞。

就人體來說,這些就相當於是飲食、日常生活等因素。

腸道是「糠床」,在裡頭辛勤工作的就是腸內菌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