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貢獻體育界,全台灣因她的步伐而感動!紀政:運動可以救台灣經濟!

2016-10-06 18:03
「飛躍的羚羊」紀政持續推動全民運動的風氣,希望讓國人更重視體育。(圖/公視提供)
「飛躍的羚羊」紀政持續推動全民運動的風氣,希望讓國人更重視體育。(圖/公視提供)

里約奧運才剛結束,這次台灣選手的成績又成為熱議話題,不少人呼籲政府要改善體育環境、希望政府重視體育活動,但這些話題卻只是每隔四年一提再提,過了話題時效,不知不覺這些聲音就消逝了。而紀政──這個1968年代表台灣參加墨西哥奧運,拿下田徑女子80公尺跨欄銅牌,更是台灣女性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得到第一面獎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前輩──早已不在運動場奔的她,過去幾十年來卻時時關心台灣體育的發展。

紀政多年來持續推動全民運動,她認為,唯有國人參與並重視體育,台灣選手在國際舞台上才能有亮眼的成績……

不論成敗,找到自己的生命跑道

對於今年台灣在里約奧運的成績,紀政說,「比賽的結果實力與運氣兩者都很重要。有一次(我)參與亞運比賽快到終點站了,就在那個瞬間卻受傷了,肌肉當場拉傷又抽筋,辜負了守在電視機前面的國人,當下真的很難過,但對於選手來說,誰願意受傷呢?」

而後她再舉了個例子,「在北京奧運的時候,中國的田徑選手劉翔,其實在比賽前夕就受傷了,但沒有人敢公佈這個消息,多少中國人在關注他,一旦公佈,真的就完蛋了,所以不可以輕易評論一個選手的表現......」

紀政還說,「金牌會褪色,掌聲會停止」,在成功與失敗之中,經驗才是最寶貴的,其實每個人都有專屬自己的生命跑道,每個選手要學會如果當一個優雅的勝利者,也要當一個優雅的失敗者,找到自己人生的跑道,一生受益無窮。

(圖/擷取自youtube)
紀政因運動傷害結束選手生涯,但仍持續投入體育界。(圖/擷取自youtube

選手要得牌,高額獎金必要嗎?

投入體育活動,錢跟資源是一個主要因素,然而也要用在對的地方。以國外為例,在美國獲得金牌的獎金是2.5萬美金,第二名則是1.5萬美金(獎金是個人所得收入,必須納稅給政府);這次奧運會上有著史無前例驚人表現的英國則沒有獎金的制度。台灣呢?金牌獎金高達3000萬元。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獎金多寡與選手比賽成績並無直接關聯,也許更該思考的是,國家應該給選手高額的獎勵金?還是比照英國將這些獎金給基礎體育設施規劃上,會更具意義呢?

輸了比賽沒有藉口,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面對即將到來的東京奧運,紀政說,沒有得牌的時候,人們常常怪罪一些先天的因素:例如身材不及他國選手的人高馬大等等。但這屆的奧運,日本在400公尺男子接力獲得團體銀牌,說明了一個事實:只有勤奮練習才是關鍵。

「過去的楊傳廣和我,都是在美國訓練,如果當年沒有去美國,就沒有那樣的成績,正確的訓練、良好的設施讓選手有很好的發揮空間。在美國常常不斷地比賽,後來回台後我曾經計算過,台灣一個選手十年所參加的比賽次數,還不及我在美國一年的比賽次數!」

台灣除了棒球跟籃球有季賽,但其他運動田徑跟游泳都沒有季賽,要隔了好幾個月才有比賽,所以教練無法計劃性地規劃訓練時程,台灣體育要改變,要從各個層面方面去改變,才有長遠的進展。

改變台灣體育,從愛運動開始

許多人會認為運動與學習是互相無關的兩件事,但紀政說,運動會改造大腦,甚至可以動出快樂、健康、智商!她也認為推動全民運動是一種幫助台灣經濟的方法,藉由運動增進國人健康、腦力,有了健康的身體也可以減少健保支出,人們也有更多能量,甚至進一步創造經濟奇蹟,讓每個人可以過得更快樂。

未來,她也希望大家不只在「台灣之光」出現時才關注體育,若能有更多有熱情抱負的人投入運動,也許有更多機會帶領台灣躍上國際舞台,換來一份又一份的淚水與感動。 (相關報導: 「你們贏了,我累了」20年資歷奧運名將宣佈退出國家隊,臉書沉痛抨擊病態體制 更多文章

本文內容取材自公視頻道《世界這Young說》,每週一至三晚間11點播出,或至公視+7網路收看平台觀賞。

對科系所學或未來出路仍有問題,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service@stormmediagroup.com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宋楚瑜APEC特使「程序已走完」,總統府:蔡、宋1個月見1次面
說真話的人,為何總被排擠?離職工程師遭摯友怒嗆「腦殘」,意外學到最重要一課
誰說時代進步,人類就能活更久?研究:最長壽人瑞122歲的紀錄,恐怕難再出現…
1天內湊齊4億 國寶總裁朱國榮創最高保金交保
許宗力再任大法官是否違憲 學者專家看法分歧
陳建仁會見「契訶夫藝術節」總監 力促台俄藝文交流
為什麼明明剛吃完卻還是好餓?或許你該先想想昨天有沒有睡飽…
年改會》 分區座談邀台聯、社民黨,李來希:怎可納入極端意見?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訪問澳門 香港社運人士被拒入境
經典賽50人名單未公布 桃猿無列名 陳偉殷、王建民可望入列
趁連假來趟小旅行!盤點上海5處超好玩景點,看迪士尼煙火再也不用跑到日本啦
台灣去年工時國際排第4名,排第1的是這個國家
藍營八首長赴陸有成果?新竹縣:瀋陽答應先1萬人過來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的太空夢越來越近「新謝帕德」太空載具逃生艙測試成功
史諾登2.0?美國國安局再爆外包雇員竊取機密 數億美元保密系統根本沒用
為駐軍問題再起爭執 土耳其與伊拉克互召大使表達抗議
寓所維安出狀況? 蔡英文國慶後入住總統官邸
開放「一卡通」先入北捷遭批 林向愷:開放順序錯誤,我的意見沒被採納
電線電纜地下化抗災?林全:恐致搶修困難 非唯一選項
英國脫歐效應 巴黎「趁勢」招攬倫敦金融業者
AIT:台灣在反擴散等議題是重要角色
中國萬象》「二胎化」時代 中國父母盼「一男一女剛剛好」
月退休所得超過4萬者領走2160億 葉大華:將提兩階段式年金改革
日本核災區食品解禁?徐國勇:將循客觀標準 排除領土爭議等主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