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凌翔觀點:「八月十五殺韃子」─古代的假新聞,後世的真傳說

2019-09-13 05:50

? 人氣

吃月餅是華人中秋節的習俗,但在月餅中塞入小紙條,上書「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說,作者指出其實是假的。(取自國民健康署網站)

吃月餅是華人中秋節的習俗,但在月餅中塞入小紙條,上書「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說,作者指出其實是假的。(取自國民健康署網站)

中秋節與月餅由來的傳說:「八月十五殺韃子」,被編造流傳了一、二百年,其實是一則集體創作的假新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在月餅中塞入小紙條,上書「八月十五殺韃子」,是誰想出來的?朱元璋抑或劉伯溫?

朱重八擔任牛郎跟和尚都不得溫飽,1352年加入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改名元璋。元史記載、且廣為流傳的白蓮教首領韓山童-為了「煽動人民起義」-在黃河要疏濬的河道中預埋獨眼石人、背上鑴刻「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字樣的故事,發生在1351年,換言之,揭桿起事,洪武帝絕非先行者,只是後發先至。

劉伯溫就更不必了,他1359年才被朱元璋延攬,當時的「天命」大事,是先把同為漢人的群雄-譬如韓林兒、張士誠、陳友諒-「掃平」,取得一統天下的專利權。若真是劉基想出在月餅中塞小紙條的妙招,那密秘傳遞的軍事情報,絕非殺韃子,而是殺「漢人同志」。

再說月餅,當然不是元末才發明來傳遞情報的,早在北宋,貪吃文人蘇東坡的詩中就提到其口味與材料:「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中秋節」則是在北宋才正式出現的節日,過節嘛,總要有些吃的,於是「月餅」二字,南宋末年在「武林舊事」中首次出現,時序上也很合理。

當然,「某一個聰明漢人」也許沒有「發明」月餅來傳遞情報,只是利用現成的流行食品。那我們想像一下:不算西域、中亞、東歐的各個蒙古汗國,僅算所謂「大元」統御的「漢地」,至少等於南宋最大時的面積,大約2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56個台灣大;再按元史食貨志記載,當時全國有1,163萬多戶,在沒有電話、網路,甚至沒有鐵、公路的年代,要多少餅+多少時間+多少人參與,才能告知這麼多戶,而且還不被「殘暴的韃子」發現?

真別說,我這問題,在網路上還真有人回答了,煞有介事的算出來:6年!然而,按「通訊理論」,長途傳遞訊息必需有偵錯與校正機制,否則最終無法保證訊息的完整與正確-譬如如何不會誤會成前五年中的任一個八月十五?所以,用月餅來傳達這麼重要的「軍令」,完全不可行。

那麼,血腥的「八月十五殺韃子」廣為流傳,只因為它是一則黑色幽默的傳說嗎?這就要考據它出現的時機及「時代意義」了。

20190912-哈剌和林遺址,大蒙古帝國十三世紀的都城。(烏凌翔提供)
哈剌和林遺址,大蒙古帝國十三世紀的都城。(烏凌翔提供)

根據中研院《近史所集刊第46期》、學者陳學霖「劉伯溫與『八月十五殺韃子』故事考溯」中記錄的十幾則民間傳說,以及你只要google之後就會出現鋪天蓋地的帖文,會發現此一傳說的不同版本,大都出現在清末,所謂「暴政」的內容不外乎元朝「十戶共用一把菜刀」,「二十戶為一甲,需由蒙古人任甲主」,甲主做威福、甚至還有「漢人女子的初夜權都要留給甲主」這種荒謬的傳言,但都經不起仔細推敲。(陳學霖對此一情色傳說的真實由來,有詳細的考據,與蒙元無關,限於篇幅,此篇不申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