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之「被挾持的大豆」:川普補貼99%流向白人,非裔農民苦哈哈

2019-08-05 09:00

? 人氣

大豆成為中美貿易戰的焦點。(美聯社)

大豆成為中美貿易戰的焦點。(美聯社)

約翰·波伊從來沒想過,他會被捲入一場國際貿易爭端,還成為受損最慘重的人群之一。

54歲的波伊(John Boyd Jr)在離首都華盛頓300公里的維吉尼亞州中部,耕作約1400公頃的農地。大豆與小麥是他最主要的農作物,麥子冬種春收,大豆夏種秋收。父親曾跟他說過,農民只要對土地好,土地自然會給予回報。但父親當年沒預料到的是,還有一種叫貿易戰的特殊風險。

「美中貿易戰帶來的影響是毀滅性的,許多農民都瀕臨破產邊緣,」波伊皺著眉頭說。

被挾持的大豆

去年夏天,波伊正要播種大豆時,貿易戰驟然升級。兩國互相加徵關稅,其中中國對美國大豆徵稅25%。此前,中國是美國出口大豆的最大買家,鯨吞美國大豆總產量的四分之一。波伊眼睜睜地看著大豆收購價從每英斗 (bushel)11美元,暴跌至8美元。英斗是農產品乾貨度量衡單位,約等於36公升。

「到了收獲季,收購商一度停止購買豆子,」波伊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說。他不儲藏收成,將收成按現價出售,無法等待價格回升。如果滯銷,大豆收成就留在田裏,若是下雨,豆子會因潮濕而報廢。像他這樣的現購自運農民,在美國不在少數,他們對價格變動尤為敏感。

美聯社指出,貿易戰並不如川普所稱的「造福美國農民」,他們反而得承擔貿易戰代價。
美聯社指出,貿易戰並不如川普所稱的「造福美國農民」,他們反而得承擔貿易戰代價。(AP)

美中貿易戰已逾一年,豆農在焦慮中邁入第2個大豆種植季。貿易爭端未有平息跡象,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更威脅9月再度加稅。

自貿易戰起,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量下跌約70%。美國大豆協會會長史蒂芬斯(Davie Stephens)表示,天災、害蟲、野草和正常的市場波動帶給農民的麻煩本已經夠多了,「但捲入一場貿易戰超過一整年,是全然不同的程度。」

大豆被認為是中美之間的最大公約數。作為全球豬肉消費大國,中國對用於餵飼豬隻的大豆需求巨大。另一方面,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而且,多個大豆主產州是總統川普的票倉與關鍵的選戰搖擺州。結合了經濟與政治敏感性的大豆,因此成為中方最有力的經貿武器之一。

「杯水車薪」的補貼

中美貿易戰影響美國大豆農民深遠,美國農業部提補助方案止血(AP)
中美貿易戰影響美國大豆農民深遠,美國農業部提補助方案止血(AP)

為了安撫受損的農民,川普政府兩度撥款共280億美元。補貼的農作物除了大豆,還包括玉米、棉花、櫻桃、紅莓等。「我保證,這是農民們的好日子,」川普說。

然而,補貼被指發放緩慢,集中於農場規模較大的經營者,無法彌補小規模農民的全數損失。非營利組織「環境工作集團」分析農業部的津貼數據發現,超過一半的津貼付給了10%農場規模最大的經營者。金字塔頂端的1%農民平均獲得18萬美元的補貼,而80%以上的農民只能領取不到5000美元。

波伊至今領到兩筆共6000美元津貼。「這不足以讓我收支平衡,」他說,大豆補貼每英斗約1.65美元,只達損失的一半左右。

「我們養活了美國,但這屆政府對待小規模農民很糟糕,」波伊抱怨,農業部津貼對小規模農民照顧不周,也未能及時為美國大豆找到新市場。「農民們希望有公平貿易,我不想要在地方政府辦公室排隊簽字領津貼,我只希望我的農作物有一個公平的價格。」

美國多個農民協會都表示,農業補貼並非一個長久之策。「補貼只是一個止血貼,但我們需要長期的修正方案,」美國國家小麥農協會會長肖爾茨(Ben Scholz)說,農民理解需要打擊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不過貿易戰不是解決方法,特別當農民成了犧牲者。」

大豆成為中美貿易戰的焦點。(美聯社)
大豆成為中美貿易戰的焦點。(美聯社)

貿易戰中的豪賭

在貿易戰炮火下,波伊決定依然種植大豆,他形容這是一場豪賭。「我沒有後備計劃,我找不到比大豆更有經濟價值、又適合少量人手大規模種植的經濟作物。」 他與家人、僱員一共六人,要打理五個農場,照顧110頭牛、10幾頭豬、4匹馬。一同生活的還有波伊最好的朋友:一隻叫小胖(Fatso)的小狗。「365天沒有哪天是閒下來的,土地永遠有讓你忙的事情,」波伊說。

今夏種植季的最後一周,波伊匆忙地播種最後一批豆子。在近攝氏40度的日子,他穿著長袖上衣與長褲,頭戴寬帽檐的草帽,腳上穿著皮靴。這身裝束看似不搭配,其實是農民風吹日曬的標配:長袖衣物和帽子以免曬傷,皮靴則用於防蛇與嚙齒動物。

他家門口外三五步,就是一大片長勢喜人的豆苗。在豆田中行走時,波伊會小心翼翼地撥開綠葉,低頭留意步伐。 「這是農民走過豆田的方式,農民從來不會踩在農作物上,因為損傷了作物,就等於損害了收入。」

一批幾天前剛種下的豆子,已發芽破土了。波伊說,發芽和收獲是農民兩個最開心的時刻。但他去年的收獲季因豆價下跌而蒙上陰影,由於豆價低迷,銀行也拒絶批出農場貸款。這是他第一年要在沒有貸款資助的情況下運營農場。

屋漏兼逢連夜雨。去年10月,波伊剛簽約購買了近900公頃的新農地。「我當時就知道財務上會很困難,但這是我作為農民一生絶無僅有的機會,」波伊說。

這片農地對他來說有特殊的意義。波伊是第四代非裔農民,曾曾祖父是來自非洲的奴隸。新購農地離他祖先耕種過的田地只有一河之隔。羅阿諾可河(Roanoke river)從維吉尼亞州一路流淌至北卡羅來納州,流經波伊農場的河段,浮著一大片鵝黃色的水蓮花。

波伊沒有賞花的閒暇,他每天清晨五點起床,灌下兩杯咖啡,就跳上農用大貨車,轟隆地穿越廣袤的農地。午後稍作歇息,再工作到8、9點。除此之外,他還要緊密跟蹤市場動態,從市場即時大豆價格、川普的最新推文,到中國非洲豬瘟的疫情,波伊都瞭如指掌。他從未踏足千里之外的中國,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他的生計與中國息息相關。維州最主要的大豆收購商是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食品公司,六年前已被中國肉製品巨頭雙匯集團收購。

今年,波伊留了一小塊試驗田,試試種大麻幫補收入。在維州,只要持有相關證件,種植大麻是合法的。近年美國多個州放寬對藥用及娛樂用大麻的監管,大麻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新興農作物。但對於觀念較為保守的農民來說,種植大麻並非一個簡單的決定。波伊坦言,他不吸食大麻,也毫無種植大麻的經驗,只是為了生計放手一搏。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農民收割大豆。(美聯社)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農民收割大豆。(美聯社)

消失中的非裔農民

波伊說,他承受的不止關稅帶來的經濟打擊,還有農業系統內長年累月的種族歧視。他一直記得祖父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土地不認得人的膚色。土地不會虧待我,但人會。」

波伊的另一個身份是美國非裔農民協會會長。他家裏的牆上掛滿了關於他參與平權運動的報導,其中包括推動一項賠償非裔和原住民農民46億美元的法案。2010年,時任總統歐巴馬簽署該法案,為非裔農民控訴農業部歧視與管理失當的案件畫上句號。「那時,我在國會的時間可能比我在家的時間還長,」波伊說。

他的平權戰鬥似乎是一場持久戰。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川普政府的農業津貼99.4%流向了白人農民,而白人在美國農民總數中約佔95%。

如今,波伊高調批評川普政府的政策加倍傷害少數族裔農民利益。「很多人對美國小規模農民和非裔農民不聞不問,」他7月在國會眾議院作證時說。可能由於族裔與政治立場,波伊農場外圍不久前被不明人士塗鴉了侮辱性的字眼。

在波伊看來,這些正是為何像他一樣的非裔農民正在日漸消失的原因。在過去一百年,美國非裔農民的數量大幅下跌。在他曾祖父耕作的年代,14%的美國農民是非裔。在2017年,這個比例只剩1.3%,他們還失去了80%的農地。非裔農民年收入不足4萬美元,而白人農民平均年收入超過19萬。

農民對川普依然死忠

美國馬里蘭州農民站在大豆收割機旁
美國許多農民仍是川普的忠實支持者

不過,儘管在貿易戰下農民飽受打擊,川普似乎牢牢把握住了他們之中絶大部分人的支持。

愛荷華州的大豆農巴杜爾(Tim Bardole)在2016年大選中給川普投票,儘管豆價正徘徊在10年間的最低點,他說他如今更支持川普了。「他似乎真的在為我們戰鬥,」巴杜爾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說,「儘管感覺是中美兩邊打鬥,而我們夾在中間挨拳頭。」

伊利諾伊州的農民道爾(Megan Dwyer)則認為,農業是美國一個重要的產業,因此成為中國報復的天然靶子。「情況很不幸,但我不會因為我的狀況而怪罪總統,」道爾說,「對於農民來說,我們的天性就是一直盡力而為,即便你一直在虧錢,在嘗試完所有方法之前,你也不能停下來。」

在大城市以外的美國,包括農民在內的選民更認同共和黨的保守價值觀與經濟、移民政策。在2018年期中選舉中,56%居住在鄉村和小城鎮的選民投票給了共和黨人,只有41%支持民主黨人。在非城市白人選民中,共和黨的優勢更大。

雖然波伊不認可川普,他對參選總統的20多名民主黨人同樣失望,因他們未能提出能惠及農民的政策。「沒有一個人讓我覺得眼前一亮的、想站出來支持他(她)的。」許多農民認為,川普是為數不多的、經常提及農民的政治領袖。

「我們偉大的愛國農民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川普數月前在推文中寫道:「農民被遺忘太多年了,現在他們的好日子到了!」

波伊並非如此樂觀。「即使貿易戰今天就結束,農民們依然損失了整整一年,」波伊說,「市場也許回不來了。這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