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頤甫獲中國文藝獎章,病後見證信念:WAVES選摘(1)

2019-06-27 05:10

? 人氣

詩人羅智成與劉曉頤。(劉曉頤提供)

詩人羅智成與劉曉頤。(劉曉頤提供)

如果你有。母音浮升的

迷迭香森林,無座標令人恍惚,未還魂呢已經聞到

遠方有人曬棉被,烤石頭,撥脆弱的弦

農地的傷痕還是熱的

熱的。熱的。熱的透明的醉去

——〈詩人論〉

小說家駱以軍曾評述:「劉曉頤的詩好像穿花撥霧,光在字間跳躍。」這首〈詩人論〉便體現了這樣的感受,意象飽滿,難解卻富迷人風采。微寒的午後,我們在溫羅汀商圈的一間咖啡館,與詩人相遇,一同暢遊詩歌中艱困而美麗的境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閱讀思想˙靈感多採擷

五月甫獲中國文藝獎章的詩人劉曉頤,在閱讀方面,有一套自我偏執的模式:「早上約九點起床,在吃完早餐之後,我要至少先看一個小時的書,才能用電腦,不然會覺得不舒服。」雖然寫稿工作量大時,詩人曾經想過要調整作息,但最後仍無法適應只好作罷。「閱讀時,我會坐在客廳沙發上。沙發上方則擺著一排最近看的書。」方便她以最舒適的方式進入文學的世界。看似任性又愜意的生活步調,在創作上曉頤卻是克己甚嚴,因為這是她最在乎的事。

近日劉曉頤嗜讀的文學作品,是楊凱麟最新論著《書寫與影像:法國思想,在地實踐》。作者以「書寫」與「影像」兩條脈絡,進行對當代知名創作者及其作品的思考。楊評述小說家駱以軍繁複華麗的筆法,及篇幅龐鉅的情節,或者普魯斯特七大冊《追憶似水年華》,漫長而曲折的記憶敘述,只不過是為了開啟一瞬的起手勢。「因此,我覺得當一個詩人是幸福的,我們可以直接寫出那永恆的一瞬,不需要漫長的起手勢。」詩人的快樂,是以繁複華麗的筆法,留住靈光瞬現的美麗與永恆。

劉曉頤認同波赫士所言:「重讀,比多讀來得更重要。」她認為,一本書如果沒有重讀變成自己的,就如同沒有讀過一樣。她以唐諾《盡頭》中的舉例驗證,透析閱讀可能的侷限:「能被歷史真正留名的人,事實上多是平庸之輩。即使是二十世紀傑出科學家愛因斯坦以相對論著名,卻不是因此獲得諾貝爾獎;負面的例子如希特勒、毛澤東,其實也是庸才,而非真正的天才。因此,讀書求見,或中上或中下,可以此自我安慰。」

詩人劉曉頤
詩人劉曉頤

文學啟蒙:川端康成

劉曉頤與文學的淵源頗早,在國小階段,便嘗試寫小說。國中時,雖然成績不盡理想,然而文學才華不能被遮掩,校刊上多登載她的作品。十六歲時,川端康成《雪國》成為劉曉頤的文學啟蒙,她認為作家繪製的經典場景,其盎然的詩意,甚至超越許多當代詩歌。

「大學時期,我曾有一份課堂讀書報告,字數規定寫兩千字,結果我以《雪國》為主題,翹了兩個禮拜的課,寫出兩萬字。」曉頤對文學的崇敬與用心,使老師感動不已。這位老師,就是對曉頤恩重如山的王瓊玲教授。「她是一位真正活出光與愛的人。在我生病的那個階段裡,是老師將我從死裡救出。」對曉頤而言,王教授不只是她的老師,一直到現在,還存有一份如同親人般的深厚情感。

上帝˙無限的愛

但你仍筆直地走——

你知道,就地站著是祈禱

就地枯竭也是

像兩株樹木之間純潔的性愛

血脈和雲彩

都有神——

——〈活著是祈禱〉

對劉曉頤來說,先前自身經歷的一場大病,具有翻轉人生的意義。從小,她在父母無盡寵愛的環境中長大;國中階段,她在升學主的時代氛圍下,顯得邊緣叛逆。進入職場後,她以為「人是不需要努力的」,因此第一份工作在出版社,兩個禮拜就被主管解雇;所幸接著進入現代詩教皇羅智成當時經營的出版社,跟隨羅智成學習,並在現代詩方面受他啟蒙,如她詩中遍布「光」的意象,正是羅智成《光之書》所帶給她的影響。她很遺憾自己當時因為任性,只因不高興美編同事,就輕易被電視台挖角離開,沒能繼續在工作上多跟隨羅智成學習,但慶幸,迄今與羅老師維持友誼,受教匪淺。

她自言,由於自己「嬌生慣養,以前完全沒有打工的經驗,所以工作總是跟不上團隊。」在父母的保護傘下,她平日不看電視新聞,與世隔絕,詩人自覺過著任意妄為的生活。評析過去謬誤的價值觀是:男人的成就感,來自於做什麼;而女人的自信,來自於別人為她做到什麼。因此,在電視台時工作能力不受肯定,即使被認為是花瓶,不懂也無所謂。「那時候,工作上我犯了錯,還以撒嬌作為賣點,甚至認為這就是我的生存之道,其實內在非常沒自信、空虛甚至惶惑……」回憶那段日子,她只在乎外表,而內在的空虛感與日俱增,因而引致嚴重的憂鬱及焦慮,讓身心生了場大病。

「那時,我的體重比現在還要少十公斤,走在路上都引人側目。我覺得滿街上都是正常的人,只有自己是不正常的。」為了體態的美感,她對自己強迫節食,因而重度厭食。但也是這一份超強的意志力,感覺到「痛苦到不得不自救」,她想盡各種辦法嘗試自救,如:重新回教會、看精神科,找心理師諮商,重新釐清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否則一般人病到這麼嚴重,是不太可能這麼快就能痊癒。

劉曉頤走出病痛,除了自身過人的意志力之外,她歸功於對基督虔誠的信仰。她真切感受到神對自己強大的愛,因而感動流淚。「我覺得真正的信仰,不能建立在神秘體驗上;如同寫作,不能建立在靈感上。」大學階段,曉頤曾於真理堂裡擔任小組長,帶領組員讀經、禱告。雖然她後來與神疏離了好久,但以此方式重新建立自己與神的關係,她說:「真正信仰的可貴之處,就是一直選擇去相信。」

作者劉曉頤與她的新詩集。(劉曉頤提供)
作者劉曉頤與她的新詩集。(劉曉頤提供)

重讀的力量《1Q84》

病痛過程中,村上春樹《1Q84》是劉曉頤的療癒之書。她認為這本小說,不同於村上的其他著作。在重讀小說的過程中,她獲得了愛的力量。「那時好長一段時間,我沒有什麼行為能力。為了重新找回自己,我想要藉由寫作來自我療癒。」

詩人憶起某個平凡的一天,對她來說卻是意義重大的日子。「我想要去星巴克,寫一篇村上春樹《1Q84》的書評。」對常人來說,這個舉動可能再平凡不過,但那時對飲食充滿恐懼的劉曉頤來說,卻是一場極大的挑戰。為此,她禱告了好久,希望神賜與她力量與勇氣。

終於,她帶著筆電前往星巴克。

值得慶賀的是,那個極富意義的下午,她寫了五千多字!

繁複的詩歌美學

劉曉頤的創作風格獨特,意象繁複華麗,目前著有三本詩集:《春天人質》、《來我裙子裡點菸》及《劉曉頤截句》。

二○一六年九月出版首部詩集《春天人質》,她自謙寫詩的時間不久,詩藝「還有些生澀」,那時自己的身心狀態接近痊癒,在創作時,一邊記錄病史,一邊思索詩歌與人生的意義。

二○一八年四月出版《來我裙子裡點菸》。詩人找到自己的語言風格,寫得自由奔放。她鍾意駱以軍、波赫士如同迷宮般的作品,「我喜歡繁複的美感、語法的跌宕感,如同史詩般的鉅作;對細節不捨,也想為世人易錯過、忽略的事物留下紀錄。」因而第二本的詩作篇幅,較《春天人質》而言皆拉長許多。

在她大病初癒之時,「我覺得以前的時間都浪費掉了,所以對時間有一份焦慮感。」詩人嗜讀、狂寫,為的是補足之前人生未能妥善利用的時光。她在詩集中關注「時間」與「流亡」的主題,如〈我們只有一片草坪可以流亡〉、〈你是我搖搖晃晃的山海經〉。她從人生的變動裡,體會到無奈感及身不由己,而這份「流亡」,未必是一種應變外在處境的行為,而是心境的展現。

她在詩歌裡談論的「性」,並非強調情色,而是性靈,屬於人性中真實而微脆的一部分。她以米蘭˙昆德拉的話為例,人到最後往往只剩下身體,因而小說結局常安排一場溫度不足,但激烈的性愛。這對應著她的詩觀是「不貞之貞」。她透過創作,要在混濁的人世中持續地挖掘光與愛,人即使是卑微虛弱,仍要展現一絲尊嚴。

二○一八年十一月出版《劉曉頤截句》,是從前著《春天人質》、《來我裙子裡點菸》兩部詩集截句而來。「我幾乎是在兩個月內完成,裡頭挑選了自己喜愛的句子。」由於詩人此階段創作的長詩,篇幅動輒三十行以上,沒有對現代詩偏執狂愛的讀者,若不能體會其詩藝之美,恐將迷失在詩歌的花園中。

幸而截句看似短小,只有一至四行,卻是餘韻未絕。如原先詩集中佔十一面篇幅的長作〈我們在滂沱的黑暗裡相認〉截句為〈堅強〉:「她按住裙擺的隱忍表情╱彆扭起來╱幾乎像病著一樣美」精簡三行,深入淺出。曉頤邀請尚不識她「滂沱式詩歌」美感的讀者們,可先從截句開始品賞。

劉曉頤新書發表會。(劉曉頤提供)
劉曉頤新書發表會。(劉曉頤提供)

詩藝與他者人生

創作詩歌,是詩人一次次的救贖。劉曉頤建議寫詩有興趣的年輕朋友們,要大量閱讀,再創作,也要找到自己內心的節奏。她曾對自己寫作上的要求:「我要將技藝練到頂峰,再歸於平淡。」而此刻,詩人對於意象繁複美學上的追求,自覺尚未結束,但風格已進行微調,不再是毫無節制。雖然創作風格似乎越走越顯冷僻,與她原先寫作前的期望不同;然而,主題仍是希望讀者能從作品中感受「希望之榮光」與「上帝的愛」。如〈當我們討論希望〉:「你說。掘土種樹。種在掌心╱枝枒將隨掌紋淹開╱河流淌過隧道間模糊的光點╱╱陰影。像寧靜雨中漫天旋舞的銀杏剖面╱像黑奴做夢時酣笑的微明」。

即使劉曉頤明白自己創作的東西是小眾,可能是讀慣文學的讀者才能接受。但她透過詩歌拉近自己與神的距離,也盼望能將神的愛傳遞給大家。她希望大家能感受一份「活著的盼望,對未來的希望」,每個人都能肯定自我生命的價值。

曾經重度憂鬱的駱以軍,其作品也是劉曉頤的療癒良藥。小說家在電郵和臉書發文持續有段時間使用的簽名檔寫著,不要輕易責備自己,那活在世上何其不易,脆弱如小花的價值……詩人拿來勉勵自己。她以自身經歷體會到,人要懂得接納自己、愛自己,此刻能夠好好活著,就要給予自己最大的掌聲。

假日午後,一間人聲鼎沸的咖啡館裡,訪問過程中,我們從詩人的臉龐看見微笑,那是揮別煩憂之後親身體會的喜樂,也是從詩歌與上帝無盡的愛中所獲得的寧靜。

※劉曉頤簡介

劉曉頤,詩人,特約記者。東吳大學中文系畢,現任中國文藝協會理事,中華民國新詩學會理事,文創達人誌採訪主任,野薑花詩社採訪組長,秋水詩刊編委。曾任編輯、專欄作家。

得過中國文藝獎章新詩類,新北市文學獎新詩首獎,飲冰室「我心中住著一個詩人」首獎,葉紅女性詩獎等。入選《2017臺灣詩選》、《詩說新北》等多本國內詩選集、大陸《台灣當代詩選》。著有散文集《倒數年代》,詩集《春天人質》、《來我裙子裡點菸》、《劉曉頤截句》。《來我裙子裡點菸》獲選入台灣文學館的107年度「文學好書推廣專案」。

*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臺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教師。王菲的粉絲。曾獲附中青年火鳳凰文學獎、市師文學獎、中央大學金筆獎、台電網路文學獎、「雨落桂花,細讀琦君」徵文首獎、海峽兩岸漂母杯文學獎。2017年出版詩集《夢遊幻境:我的隱形花園》。2018年6月甫獲中華民國新詩學會「2017優秀青年詩人獎」。本文選自WAVES生活潮藝文誌 2019春季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