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新政府應堅守綠能路線和規則穩定性

2024-05-23 05:30

? 人氣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到,為求供電穩定,會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資料照,顏麟宇攝)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到,為求供電穩定,會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資料照,顏麟宇攝)

伴隨520的到來,賴清德總統宣誓就職,宣告民進黨政府執政正式進入第三任期。回首過去8年,能源政策上,小英政府全力落實非核家園的理念,大力扶植綠能產業,是為台灣能源轉型的濫觴,讓台灣成為亞洲地區,除了中國外,發展再生能源腳步最快、制度規範最完善的國家。這一條對的路,應當繼續傳承下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能源轉型與淨零碳排,對台灣的國家發展具有多重意義:戰略上,代表著能源自主,更代表著台灣正走在和國際相同的道路之上,因為淨零碳排已是國際上不可逆的既定方向。其次,和民主國家們共同享有一樣價值理念,也是台灣尋求國際認同的重要管道。

淨零碳排與能源轉型為台灣帶來的不僅是國際認同的軟實力,更能為台灣的GDP帶來實際的貢獻。據統計,包括太陽能光電及風電在內,外資在再生能源方面對台灣累績了超過6400億元的投資金額,讓台灣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從2019的
1.9 GW,大幅增加 7 倍到超過13.9 GW,更讓台電空污排放量由 2016 年 10.7 萬噸減為 4.2萬噸,減幅達 61%。

今年初,經濟部更指出,RE100倡議(100%再生能源)的綠電不包括核電,也代表國內產業對綠電需求穩定且持續增加,目前加入RE100的國內31家企業營業額加總超過5.8兆元新台幣,直接就業人數超過21萬人、帶動相關產業就業數近53萬人,合計達近75萬人,未來如果沒有使用綠電,出口會受到嚴重損失,影響產業的外銷、就業及戰略地位。

在推動綠能的過程中,維持一個穩定、公正和可預期的政策規範和遊戲規則,更是台灣和國際交往、壯大台灣綠能產業的根本。

惟有一套可信賴、公平公正、制度穩固的政策基礎,才能維護政府的政策威信,讓外資持續對台進行綠能投資,促進台灣綠能產業的發展和能源轉型,而不受各種政治抹黑和干擾。

以佔台灣再生能源前兩位的光電和風電為例,太陽能發電的開發已穩定上軌道;離岸風電區塊開發也進展到第二期,目前正在審查階段。審查的同時,政府最需要維護的,就是各種招標規範的公平性和穩定性,而不隨意更動。一來取信於民,二來也標示著新政府持續推動綠能的決心;三是,維護台灣政府在國際上的投資信譽。

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時提到,「為求供電穩定,他會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綠能、智慧電網,強化電力系統的韌性」。我們相信,新政府基於綠能政策的延續性及穩定性,會持續堅守民進黨的非核家園路線、堅持能源轉型、穩固綠能政策,讓台灣能與國際接軌,發揮軟實力、成為亞洲發展綠能的新典範。

*作者為智庫研究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