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沒有識讀沒有真相─藐視國會、踐踏民主的就是民進黨

2024-05-23 06:00

? 人氣

立法院會21日處理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休息後民進黨團於議場內拉起「反黑箱,反擴權」布條。(顏麟宇攝)

立法院會21日處理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休息後民進黨團於議場內拉起「反黑箱,反擴權」布條。(顏麟宇攝)

520賴清德就職演說中提到,要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臺灣。隔天晚上521就發生3萬人國會抗議活動,民主、和平與繁榮三字就顯得格外諷刺。「仇恨XXX」成為人們口中的「正義」,「藐視國會」成為群眾眼中的「民主」。521的夜晚有318的影子,卻沒有318的精神。從追求「新政治」的精神,到「打倒XXX」的口號,台灣究竟在哪一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激化的仇恨

521晚上,「打倒XXX」、「XXX背叛」或者是其他各種不雅詞彙,響徹整條青島東路。現場充滿著絕望與憤怒。即使台上的人講出「我們不是為民進黨聲援,而是對民主救援」,但周邊的小物、旗幟以及電視牆的轉播,無一不是為民進黨支持者撐場。那些盼望「希望」的聲音,早已被「仇恨藍白」的口號給蓋過。

有一種「民粹式政治想像」十分貼切現場情緒,就是認為民主政治已被特權階級玩壞,需要靠有道德的民眾去拯救所謂的「民主」。單純的批評還不算民粹,更重要的是含有「批判多元、批判異己」。這更是現場所帶來的情緒,以現場民眾代表「全體人民」,合理化排擠異己的行為。「現場3萬民眾比得過藍白62席立委」、「當多數不尊重少數,少數也有不服從多數的意志」,還有各種假「民主」之名,去撕裂「民主」之實。民主最重要的「多元」與「包容」在此刻蕩然無存,只剩下「打倒XXX」、「趕走XXX」的聲音停留在青島東路上。

被藐視的國會

什麼是「國會改革」,也許在抗議者眼中不重要。不過身為公民,當謊言與抹黑充斥在社會,就有責任將真相與資料公布於世。所謂的真相不是單一媒體、社群或人云亦云,而是就在公開資料網站—立法院公開資料網。無論是會議記錄、政黨協商、委員會、院會直播中,都有政客不願意公開卻存在的真相。

在委員會討論中,民進黨鍾佳濱召委主持委員會時,無故消失3小時、柯建銘就在委員會中提出「我來講個故事」、民進黨提40次散會動議,更不用提說搶麥、霸佔發言台不遵守議事規則等行為,很明顯就是擺出「阻止改革進度」、「破壞議事程序」,面對如此行為,還能稱上「國會立委」?為了正常議事流程與改革進度,多數決進入院會討論叫做「暴力」?

當然,沒有人願意花時間去看冗長的紀錄與直播,最直接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懶人包」、「圖卡」以偏概全、刻意扭曲國會真實狀況,而這就是利用公民漏洞,達成個人政治利益。從小公民課就教育我們媒體識讀、查證的重要性,過去疫情時政府還用激進手段,處理「製造謠言」的人,想請問「很多孩子真的走了嗎?」,很多孩子確實就因為一時偏差的資訊,而走向街頭。從517說誇張的高鐵案沒有委員會審查,結果被爆出根本還沒在院會討論、表決,紀錄中也沒有「2兆」的數字,公開紀錄中甚至還有6次審議、3次政黨協商紀錄。現在說「國會改革沒有討論」,3次公聽會、無數次司法委員會討論的紀錄被忽視。這些行為唯有「藐視國會」,不查詢「國會紀錄」才會掉入政客的圈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