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入學還是多錢入學?研究指沒偏袒有錢人,偏鄉老師嘆:考試才是資本堆出來的

2019-06-10 08:10

? 人氣

大學多元入學自從實施以來,所謂「多錢入學」爭議未曾停歇。而針對入學制度,包含台灣大學、政治大學等多個大學學者研究指出,多元入學制度並未特別偏袒家境較好的學生;也有偏鄉教師點出資源缺乏問題。圖為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大學多元入學自從實施以來,所謂「多錢入學」爭議未曾停歇。而針對入學制度,包含台灣大學、政治大學等多個大學學者研究指出,多元入學制度並未特別偏袒家境較好的學生;也有偏鄉教師點出資源缺乏問題。圖為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包含繁星推薦、個人申請、指考分發的「多元入學」,是否淪為「多錢入學」,是個已經爭論超過15年的議題,每逢考招新制推出,總會再度躍上媒體版面。然而對此,包含台灣大學、政治大學、中山大學等大學,皆有學者以校務資料進行研究,指出多元入學並未偏袒家境好的學生;也有偏鄉地區教師指出,真正的硬仗是在考試相關部分,「那是資本堆出來的」,缺乏資源補習的情況下,在升學的軍備競賽是輸慘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教育部自1994年起,開始試辦大學多元入學,在「指定科目考試」外,增加「推薦甄選」、「個人申請」2個管道,並於2002年正式擴大實施。教育部期望藉由提高非考試管道的入學比例,達成學生適性發展、鼓勵各校發展特色的目標;而後2007 年增加「繁星計畫」管道,再於2010年將繁星計畫、推甄合併為「繁星推薦」。隨著近年各校逐漸增加繁星、申請名額,至108學年度,全國各大專校院科系額定名額,指考名額已僅餘約23%。

教育部。(取自教育部網站)
教育部自1994年開始試辦大學多元入學制度,並於2002年正式擴大實施,而至108學年度,大學指考名額已僅餘約23%。(資料照,取自教育部網站)

不過,多元入學自從實施以來,屢屢遭到「多錢入學」的批評,反對者認為,個人申請在書面備審資料上,需要包含課外活動經驗等履歷,加上面試恐需要南北往返,其車馬費與治裝費,對家境清寒的學生而言,都是不小負擔。

僅管這個爭議已經存在將近20年,近年也屢有學者對此進行研究,證實多元入學並不等於多錢入學;然而今年適逢學測採計科目,首度改為「五選四」,比較基準減少,加上數學科滿級分人數,為近5年最多,不但讓考生難以判定落點,部份熱門科系,更出現第一階段篩選人數爆量的現象,也使得「多錢入學」的舊酒,包在「考招制度」的新瓶裡,重新激起輿論。

20190516-108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統一分發結果16日公布,圖為個人申請統一分發相關資料。(大學招聯會提供)
(大學招聯會提供)

其中如國教行動聯盟,便指出家境貧困學生,恐怕無法負擔申請入學的經費,僅能透過考試分發,且有錢家長較能讓孩子參加課外活動、念私立高中,以累積黃金履歷;在此情況下,國教盟不斷重申,指考名額不得低於總額招生名額50%,並積極舉辦大小記者會、前往教育部抗議,而教育相關領域的立委辦公室,也頻頻接到陳情電話。

多元入學是否獨厚有錢家庭?台灣過去廣設大學,全國大學合計有超過1800個科系,在各校各系定位、排名、位置等條件不盡相同下,實在難以一言敝之,再考量學生來自明星高中、社區高中、偏鄉高中……組合森羅萬象,也讓個人觀感難以推估群體,但近年各路學者積極進行的研究,或許可作初步的參考。

有高中生家長找立委抗議,質疑申請入學的規則與制度充滿黑箱。(翻攝自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臉書)
大學「多錢入學」爭議未曾平息,多個教改團體,如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等常赴教育部陳抗,或召開記者會,質疑申請入學的規則與制度讓亂象層出不窮。(資料照,取自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臉書)

聯考時代 台大研究:北市生念台大的機率高出7倍

對於單純考試制度的研究,台大經濟系教授駱明慶便於2002年發表《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以台大學生為基礎,根據1954-2000年的聯考資料,對比學生性別、省級、居住地區等資料後得出結論,1982-2000年間,約有82%的台大學生,是來自前20名的明星高中,且台北市學生上台大的機率,為其他地區的7.3倍。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