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英國出走之後,偉大的歐洲聯盟來到十字路口

2016-06-26 06:25

? 人氣

歐盟領導人緊急會商,因應英國脫歐變局(美聯社)

歐盟領導人緊急會商,因應英國脫歐變局(美聯社)

6月24日清晨,許多英國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改變了歷史,改變了歐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EU),這個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單一經濟體,擁有28個成員國,面積超過432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5億人,創立近60年(從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算起),堪稱人類近代史上最偉大的政治經濟實驗。但是,在2016年6月23日這一天,卻有一個國家──英國──選擇離開它。

「英國脫歐」(Brexit)從走偏鋒的政治訴求變成具體的投票行動,從可行性難以想像的痴人說夢變成即將降臨的殘酷現實。全世界的主流財經機構與媒體全都預測,英國將為此一魯莽滅裂的舉動付出慘重的經濟代價。歐盟領導階層也同仇敵愾、割袍斷義,要英國儘快啟動《里斯本條約》規範的脫歐進程。

但是受重傷的絕不只英國,歐盟也絕不是有恃無恐。這個以經濟互惠為基礎來建立政治合作、維繫二戰之後歐洲(巴爾幹半島除外)數十年和平的國際組織,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局,最惡劣的結果將是逐漸裂解、終至消失。

英國脫歐對布魯塞爾當局而言,有如一記警鐘;對歐陸各國的極右派民粹政黨,卻是吹響了衝鋒號。一時間「法國脫歐」(Frexit)、「荷蘭脫歐」(Nexit)、「義大利脫歐」(Italeave)的呼聲甚囂塵上。雖然從高喊口號到採取行動有很大的落差,然而看看英國脫歐的歷程,最熱中的推動者「英國獨立黨」(UKIP)在國會只有1席!

2008年至今的金融海嘯、主權債危機、恐怖攻擊與移民/難民潮危機,或許正是歐盟命運的轉捩點。在此之前,歐盟積極擴張,吸納許多前蘇聯勢力範圍的成員國,並且大步邁向歐洲整合(一體化),具體落實了那個時代的「跨國界樂觀精神」(transnational optimism)。

但是一系列的危機暴露了歐盟體制的先天不足與後天失調。歐盟的決策機制不透明、行政效率低落、官僚系統疊床架屋、法規繁瑣苛細混亂、預算不斷膨脹、與社會脈動脫節。也難怪,在英國疑歐派(Eurosceptic)人士眼中,歐盟代表的是傷害經濟、打擊就業、製造苦難。

去年希臘債務危機高峰期,歐盟領導階層在德國政府主導之下,以厲行「財政紀律」為名,把希臘民眾往死裡逼,更是讓許多人對長期宰制歐洲的「菁英」與「體制」感到寒心、憤怒。

希臘危機讓許多歐洲左派對歐盟喪失認同感與信心,去年另一場危機──穆斯林移民/難民大舉湧入──則是引發另一種憤怒,讓歐洲極右派勢力水漲船高。仇外、反移民、反穆斯林之外,極右派向來「疑歐」不遺餘力,以民粹語言突顯民族主義訴求。

於是我們看到一個接一個極右派政黨從邊緣廁身主流,甚至分享政權。他們以「民眾真正的代言人」自居,強烈批判歐盟領導階層代表的菁英與體制,念茲在茲要從歐盟手中「奪回自己的國家」,未必主張退出,但是會透過一次又一次重新談判各項協定來削弱歐盟。他們在美國有一個代言人:川普(Donald Trump)。

如今英國出走已成定局,歐盟也來到自己的十字路口。布魯塞爾的「大祭司」必須走下神壇,體認自己是多麼不受歐洲民眾歡迎、多麼不了解他們的心聲和需求,然後全面檢討各項機制與政策,創造就業機會與一般人有感的繁榮,將部分權力歸還各國政府,讓歐洲民眾真正體認歐盟的存在意義與價值。

否則,英國脫歐只是開第一槍,重傷的歐盟將逐漸失血,或許不至於徹底死亡,但是所謂的「聯盟」會越來越蒼白鬆散、越來越無關緊要,終至名存實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