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詐騙集團手法再翻新,假冒檢警人員騙取民眾信任,甚至利用政府核發的「自然人憑證」查詢受害者財產,進而誘騙抵押房產、轉走大筆資金。內政部發出聲明指出,近期多起詐騙案中,詐團誘導民眾交出自然人憑證與密碼,以便替其開立數位帳戶,此類情況並非資安外洩,而是民眾自行洩露資訊所致,籲請大眾勿為貪圖便利或金錢輕易交付個人證件與密碼。
假檢警詐團盯上自然人憑證 婦人遭詐近兩千萬、房屋差點不保
根據蘆竹區戶政事務所官網,有一起案件受害者為60多歲退休婦人,接獲自稱高雄市社會局的詐騙來電,對方聲稱婦人身分證件遭冒用盜領補助款,請求配合協助調查。由於詐團能精確說出婦人個資,讓她誤以為真,陷入詐團佈局的陷阱。
詐騙集團後續再以地檢署指揮偵辦為由,安排所謂「法務部執行署分署長」出面說明,並要求婦人前往戶政事務所辦理自然人憑證。詐團藉此掌握婦人名下資產後,進一步要求其「配合調查」,將所有存款領出交付,甚至以自證清白為名,說服婦人將市值3千萬元的房屋抵押貸款。詐團還找來地政士與民間資產公司低價估值為1200萬元,指示婦人簽下抵押合約。
婦人在毫無察覺情況下,依指示完成貸款手續,接著又被詐團帶去開通網銀,將該筆貸得的1200萬元款項分批轉至詐騙人頭帳戶,藉以規避每日轉帳上限。等到錢到手,詐團隨即切斷聯繫,婦人才驚覺受騙,趕緊報警,但她的退休積蓄與房產幾近損失殆盡,損失近2000萬元,更憤怒發現與她簽下抵押合約的民間資產公司竟是高利貸業者,不僅將房屋低價估算,還開出高達20%的利息。所幸貸款利息尚未啟動,她緊急向親友籌錢贖回房屋,才勉強保住住所。
內政部強調,自然人憑證的申辦程序相當嚴謹,首次辦理須本人親臨戶政事務所並經過身分查核,無冒辦情形發生,其身分識別與認證流程符合ISO 29115的「高度保證等級」。目前也導入FIDO 2.0技術,搭配手機生物辨識強化本人驗證,確保每次使用均為當事人親自操作。
針對此波詐騙潮,內政部呼籲民眾切勿輕信來路不明的來電或網路訊息,更不可將自然人憑證、密碼或個人證件交給他人。未來將加強推廣資安與個資保護觀念,提升大眾數位風險意識,以防再次淪為詐騙人頭帳戶或財產受害者。 (相關報導: 台灣又有詐騙新招!8個帳戶被掏空「近9千萬蒸發」,連銀行都沒發現、最近很多人受騙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