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巨頭花旗集團(Citigroup)5日宣布,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前,將裁撤中國境內約3500個科技職位。這項大規模的人事調整,是花旗全球業務重整與提升效率策略的重要一環,主要鎖定其位於上海與大連的「花旗解決方案中心」(Citi Solution Centers)中的資訊科技服務部門,包括軟體開發、測試、維護與營運支援等職務。
全球裁員2萬人計畫一環,中國裁撤屬最新進展
此次中國區的裁員,是花旗執行長佛瑞瑟(Jane Fraser)於去年1月啟動、預計在全球範圍內削減10%人力(約2萬名員工)的重大組織重整行動的一部分。據《彭博》報導,這項瘦身計畫預計在2026年完成。過去一年來,花旗已陸續在美國多個地區、印尼、菲律賓和波蘭等地進行了類似的裁撤與辦公室整併,因應員工人數的減少而縮減辦公場地規模。
根據《新京報》報導,花旗集團宣布,此次人員調整是其全球技術和業務支持部門的下一階段策略,旨在推動精簡營運,具體措施包括簡化組織架構、減少對第三方機構人員的依賴,以及縮減軟體數量規模。這項調整已納入花旗2025年度的財務計畫。
花旗集團指出,部分職位將不再保留,其餘則會整合並轉移到花旗全球網絡的其他技術解決中心,以更有效率地支援相關業務與產品。留任的員工將負責支持花旗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市場的業務發展。
花旗強調,位於廣州的花旗全球技術解決中心,以及在中國大陸註冊成立的本地法人銀行「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將不受這次調整影響。
強化獲利與應對挑戰:經濟放緩、監管趨嚴
花旗此波大刀闊斧的重整,旨在強化獲利能力並恢復投資人信心。近年來,花旗在業績表現上持續落後摩根大通(J.P.Morgan)、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華爾街同業,面對全球經濟逆風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提升效率已成為其當務之急。
花旗日本、北亞與澳洲總裁盧馬可(Marc Luet)在聲明中強調,中國始終是花旗全球網絡與業務發展的重要一環。他重申,花旗將持續堅定地服務中國的企業與機構客戶,滿足其跨境金融需求,並將持續推進在中國設立全資擁有的證券與期貨公司的計畫。
不過,花旗並非唯一一家考慮進行業務重整的外資銀行。根據《東森財經新聞》報導,受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美中地緣政治緊張,以及當地金融監管趨嚴的影響,外資銀行正重新評估在中國市場的投資策略。北京香頌資本董事孟昇觀察,近年來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導致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業務機會減少,同時金融監管的加強,也為這些企業的營運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相關報導: 半導體大廠宣布裁員!執行長遭控內線交易「全球5000名員工將一夕失業」,才剛裁2700人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