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蘭觀點:在印度、巴基斯坦文化裡,凡事出一口氣是很重要的

2019-03-24 05:50

? 人氣

多元交流—照片有台灣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大家各有不同信仰,和平是共同語言。(作者提供)

多元交流—照片有台灣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大家各有不同信仰,和平是共同語言。(作者提供)

這是第一次,當我看到眼前陸續出現的都是帶著錫克教徒頭巾、一個個人高大、滿臉橫氣的印度人時,我因自己也戴著標誌宗教身分的穆斯林頭巾而感到惶恐,其中也許還夾雜著恐懼情緒也不一定,因為,我當下的反射動作竟是蹲坐到櫃檯後面,以免被發現、認出身分。這是第一次我切身感受到,每當國際社會出現反穆斯林運動時,置身當下情勢的穆斯林總必須擔心受怕出門遭殃,原來正是這樣的心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躲在櫃台後端、不被人見之處,我腦海迅速思量:這是我營生的場所,這是自由台灣,他們能怎樣呢?

錫克教,印度各宗教族群中,至今保留最多傳統、個性也最強悍的一個民族之一,他們對外最著稱的,便是終身奉行五K,分別如下:1、Kesh(蓄長髮)2、Kanga(攜髮梳)3、Kachhera(著過膝長衫)4、Kirpan(腰佩短劍)5、Kara(手戴鐵環)。

這個習俗對很多人而言或許只是媒體或書本上的資訊,對筆者而言,卻是許多印度親朋好友的日常;不過就在兩年前,筆者便參加一場由廣義的印度教徒與錫克教徒聯姻的婚禮。當時,我是新郎方的親友代表團,新娘方的親友則全部都是錫克教徒,不僅男性親友全都頂著傳統頭巾,就連女性親友的口袋,也都暗佩著一把小刀,若非有心觀察,是絕對看不到的「經典細節。

筆者的恐懼來自於,2019年二月底,印度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後首次跨越印巴領空、襲擊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也在隔日以擊落印度軍機回擊,當時,兩國的戰爭一觸即發。兩國衝突雖然在巴基斯坦很快釋回印度戰俘後暫時落幕,但印巴邊境為了喀什米爾問題時起衝突的局勢並未因此獲得解決,雙方民氣也仍處於劍拔弩張階段。尤其,在印度國內,以現任總理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為首的印度教國族主義者,民粹思想令人匪夷所思,幾乎只差沒有進行宗教清洗地想把穆斯林趕出印度國境,就連素有「印度良心」之稱的國際寶萊塢巨星-阿米爾汗(Aamir Khan),也因為穆斯林身分而曾被這些標榜愛國者的狂熱分子高嗆「滾回巴基斯坦」。

2019年2月28日,巴基斯坦民眾在伊斯蘭瑪巴德舉行示威遊行,抗議印度的空襲。(AP)
印巴兩國衝突頻繁,圖為巴基斯坦民眾日前在伊斯蘭瑪巴德舉行示威遊行,抗議印度的空襲。(AP)

在上述背景下,而錫克教徒又是印度所有宗教裡,堪稱民性最為剽悍的一支,1984年,他們的極端分子甚至暗殺了有「印度鐵娘子」之稱的當時印度女總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Priyadarshini Gandhi)。也因此,乍然迎接這麼一個以驍勇善戰、民性飆悍的錫克教徒為主的印度商貿團,筆者當下實在忐忑。

醜媳婦總得見公婆,終於,我鼓起勇氣站起身、讓視線可以看到全場,並面帶微笑迎接陸陸續續進門的將近四十名印度人,他們是受邀來台參加台北國際工具機械展的印度商會代表團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

亞瑟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