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健銘專文:亢奮之後的懸念與憂慮

2019-03-09 05:50

? 人氣

與此同時,社會運動開始浮現,華人組織既推動華文 教育與族群平權運動,民權組織「國民醒覺運動」 (Aliran)也領導「反對《官方機密法》運動」。結 果在1990年全國大選,國陣支持度下跌,繼1969年大 選後,國陣與反對黨得票率差距再次被明顯拉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對黨內外政治挑戰,馬哈迪以加強威權鎮壓作為 回應。1987年,政府展開「茅草行動」(Operasi Lallang),引用《內部安全法》大舉拘捕106名社運 分子、教育工作者等異議人士。

四、1997-2008年:冒起的社會問政力量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印尼學生、社會運動分 子走上街頭反對貪腐政府、要求政治改革,獨裁者蘇 哈托(Suharto)最終下台。由於衛星電視、互聯網服 務開始普及,這場印尼「烈火莫熄」(Reformasi)運 動的景象被傳送至馬來西亞。印尼普通市民以電郵、 手提電話與短信組織運動﹑對抗政府,令馬來西亞人 印象深刻。

互聯網得以被普及,是因為在1990年代,馬哈迪為發展國家資訊產業,推動「多媒體超級走廊(Multimedia Super Corridor),互聯網使用人數因 而急升,社會問政力量繼而冒起。1998年,前副首 相安華(Anwar Ibrahim)與馬哈迪意見不合而被罷 絀、拘捕與起訴,這成為馬來西亞民眾群起抗爭的引 爆點。國民利用互聯網搜尋更多有關安華與馬哈迪不 和的消息,安華被警察打傷的照片在網上被傳閱。後 來同情安華的群眾增加,他們利用互聯網,仿效印尼 「烈火莫熄」運動,走上街頭,動員舉行大集會聲援 安華。運動初期,「烈火莫熄」網站如雨後春筍﹑數 目超過50個,內容既揭露政府貪污狀況,亦廣傳街頭 集會詳情。自此社會運動在1987年「茅草行動」後的十年沈寂中復甦。

「烈火莫熄」運動亦令反對黨團結。1998年,「替 代陣線」(Alternative Front)(即人民聯盟/民聯 前身)成立,成員黨包括伊斯蘭黨﹑人民公正黨﹑民 主行動黨﹑人民黨四大政黨。「替代陣線」令國陣在 1999年大選繼1990年後再度失利。

其後在2004年,國陣成功大勝反對黨,原因有二:第 一,從2003年起接任首相的阿都拉(Abdullah Ahmad Badawi)暫停大白象工程、釋放安華,成功建立進步 開明的形象,這重燃公眾對國陣的期望;第二,反對黨聯盟瓦解。在1999年大選,替代陣線成員黨之一伊 斯蘭黨大勝,取得領導地位。國陣因而在2004年大選 期間不斷抨擊伊斯蘭黨,指伊斯蘭黨會危害華人宗教 自由。爭取華人支持的民主行動黨為保票源,與伊斯 蘭黨割蓆,退出反對黨聯盟。經歷2004年大選失敗教 訓後,伊斯蘭黨調整路線,轉而較強調平等與自由, 在2008年重新與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合組「人 民聯盟」(民聯),並成功再次令執政黨聯盟流失支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