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膺使命,就算是引起公憤也得妥協:《品格》選摘 (2)

2016-05-02 05:20

? 人氣

履歷寫作

履歷寫作

弗朗西絲‧珀金斯(Frances Perkins)在一八八○年四月十日出生於波士頓比肯丘,她的祖先在十七世紀中葉隨著清教徒大遷徙移往美國,一開始先落腳在麻薩諸塞州,隨後再遷往緬因州;珀金斯家族幾世紀以來一向以務農跟製磚為生,大多數族人都居住在緬因州最大城波特蘭以東的達馬瑞斯哥塔河一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珀金斯知道自己想要擁有英雄般的人生,畢業後花了不少時間才找到自己的定位。做為社工,她的經驗太少,所以相關機構不會聘請她;最後她成為芝加哥都會區的通勤族,在哈爾之家(Hull House)任職。

珀金斯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哈爾之家,一開始會在週末駐守,後來待的時間愈來愈長,直到離開哈爾之家,珀金斯已經領略運用科學做事的心法──一定要先能掌握資料。

她學會調查導致貧困產生的原因,也更有勇氣去克服困難,比如她接下來在費城另一個由哈爾之家前社工創辦的單位服務,當地有些冒牌的職業介紹所會拉攏移民女工入住寄宿公寓,然後不時用餵藥或強迫的方式逼她們賣淫,珀金斯大膽用求職者的身份親自接觸一百一十一個這樣的場所,和皮條客當面槓上。

累積相當的工作經驗後,珀金斯在一九○九年前往紐約加入凱利(Florence Kelley)所主持的全國消費者聯盟。凱利本身也是見義勇為的英雄人物,她帶給珀金斯不少啟發。當時在消費者聯盟任職的珀金斯主要從事禁止童工與其他虐待勞工的法案遊說工作。

在眾多法案中,珀金斯最在意的是縮減每週工時為五十四小時為限的法案。她設法結交坦慕尼協會的主事者,尋求他們對這項提案的支持。有些成員只是對珀金斯虛與委蛇,但也有些重量級人物願意支持她,像是協會要員蘇立文(Timothy Sullivan)就向她透露說:「我姐姐的命不好,很小的時候就要外出賺錢。聽到妳描述其他女孩們辛苦的工作環境,這讓我感到心有戚戚焉。這一次我願意幫她們一把,我願意幫妳促成這件善事。」

當每週54小時工時進入最終表決階段時,州議員卻明知其不可而為之,把很有政治影響力的罐頭製造業刻意列為不適用產業,而為該法案奔走的人士在幾個月前都一直堅持任何產業都不能有例外,特別是包括罐頭製造業在內,必須受到這項法案的規範。

珀金斯在這個關鍵時刻就站在議事廳裡旁觀局勢演變,眼見苗頭不對的她必須立即決定是否要接受帶有嚴重瑕疵的法案,或者是要堅持原則,反對做出任何修改。她的同志紛紛高呼要退回法案,結果她選擇退而求其次。她告訴在場的州議員,她所代表的單位願意支持修改過的法案,珀金斯說:「這是我的責任,我一定要推動完成立法,就算是引起公憤也得妥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