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上週美股與美債同步大跌,讓不少投資人驚呼:「債券避險功能失效了嗎?」尤其是長債的劇烈波動,讓持有者感到不安。究竟這是短期異常,還是長期風險的開端?本文將帶你分析債券近期K線走勢,並從資產配置角度解析短、中、長債的差異與策略,幫助你判斷該賣出還是繼續持有。
上週美股大跌時,美國長債先是因股市大跌上漲了兩三天,展現避險效果。而後,自4/8起,長債開始與股市一同大跌,禮拜四股市大漲時,債券也跟著大漲,但禮拜五股市下跌,長債又跟著大跌,頓時沒了與股市互補的保護效果。這幾天的債券與股市同漲同跌,讓不少人驚呼債券的避險效果已失效,也猜測這幾天債券大跌的可能性。有可能是中國刻意賣出美債以拉高殖利率,或是世界各國都害怕美債未來的風暴,皆在短期間內賣出債券。
K線走勢告訴我們什麼?別讓短期波動嚇壞你
我們看債券的價格在日K線的表現,確實是有大漲大跌的明顯變化,若是看週K線,也可以看到上週有一根帶高交易量的長黑K,把今年的債券漲幅都吐回去了。再看月K線就會發現,這根黑K目前並不特別多。美債短短幾天的波動確實令人緊張,但將觀察時間拉長,若債券不再繼續下跌,這根黑K也沒有特別長,尚不需太緊張。
長債該賣嗎?首先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當時買長債的原因與目的是甚麼?如果是想避險,目前看起來是失效的,該不該賣我沒有答案,因為我不知道短期的未來,長債是否還會繼續下跌。如果是長期的資產配置,雖然這幾天的股市下跌並沒有達到上漲的避險效果,但其漲幅還是遠比股市小的多,相較於股票資產,長債還是有保護效果的,應該還不需要因此而賣出債券。
再看看短期債券與中期債券在上週的表現,兩者的表現趨勢與長債一樣,只是跌幅比較小一些。但若也拉長時間來看,可以發現,短期債與中期債在過去2都是呈現上漲的趨勢,但長債卻是持平,甚至還在低檔。所以,以中、長期持有的目的來看,資產配置裡該配置短、中、長債,或是混合同時持有,就看各自的規劃與波動承受度了。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無任何買賣建議,投資人應謹慎評估,風險自負。
本文經授權自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原標題:美國長債該賣嗎?)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