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唯一死刑」是對的嗎?知名律師逆風揭「這1點」直呼不妥!加害人恐做出這舉動

2025-03-20 12:38

? 人氣

「剴剴案」於19日進行第4次開庭,法院外擠滿聲援群眾,高喊「虐童唯一死刑」。(圖/顏麟宇攝)

「剴剴案」於19日進行第4次開庭,法院外擠滿聲援群眾,高喊「虐童唯一死刑」。(圖/顏麟宇攝)

台北市1歲男童剴剴於2023年12月疑遭保母姊妹劉彩萱、劉若琳虐待致死。此案於19日法院開庭審理時,場外聚集近千名民眾聲援,高喊「虐童唯一死刑」,要求司法嚴懲涉案保母劉彩萱與劉若琳姊妹。對此,律師林智群則持保留態度,認為這樣的立法方向可能會帶來反效果,甚至讓類似案件的兒童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律師:唯一死刑恐逼虐童者滅證

律師林智群19日於臉書發文指出,雖然本案保母行徑令人髮指,檢察官確實可往「故意殺人罪」方向努力,但若強制規定「虐童致死」即唯一死刑,可能會導致加害人不敢送醫,反而選擇隱匿屍體以規避刑責。

他表示,立法政策要考慮到很多因素,其中一個是,「加害人面對新規定,會怎麼做?行為會出現什麼改變」。

林智群進一步解釋,若現行法律維持較彈性的量刑標準,虐童者仍可能選擇將傷重孩童送醫搶救,醫療機構也能即時通報,讓案件有機會被揭發,但若修法為唯一死刑,保母或其他施虐者可能寧願「直接處理掉」,將屍體棄置或謊稱孩童失蹤,反而讓家屬永遠找不到孩子。

「如果變成唯一死刑,那小孩快死掉了,保母會怎麼做?」林智群認為這樣的修法不但無助於遏止虐童,還可能讓悲劇變得更難以追查。

國民法官制度將參與審理

剴剴案發生於2023年12月,當時1歲男童「剴剴」因呼吸困難被送到醫院,但院方發現,他全身多處骨折、指甲拔除,甚至生殖器遭燒傷,最終傷重不治,案件震驚社會。涉案的劉姓姐妹皆被依凌虐兒童妨害身心發展致死等罪嫌起訴,目前均在押。

本案的審理將成為台灣首例由國民法官制度參與的虐童致死案件,且台北地院已訂於4月21日選任國民法官,並將於4月22日起連續審理13個工作天,5月13日作出判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