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追求方便,常會使用信用卡付款,不管是網路或實體商店都很便利,不須帶過多現金出門,不過,若不小心謹慎導致信用卡資料外洩,根據《CNBC》報導,美國居家安全業者Security.com的調查顯示,美國持有信用卡者約有63%曾遭遇詐欺,其中甚至有超過一半的民眾發生不止一次,總損失估算超過62 億美元(約等於2042億新台幣)。
網購刷卡「3大習慣」超危險!
根據《CNBC》報導,Security.com分享簡單的方法防範盜刷,只要養成習慣,便能降低相關風險,他表示,有3種常見行為讓84%的信用卡持有者之資訊暴露於風險。
1、太過簡單密碼設定、重複使用風險增
若要保護信用卡資訊不應設定過於簡單之密碼,如「Pass1234」,因Security.com發現,48%的美國人在多個網站使用相同密碼,這會增加駭客侵入之風險。
專家建議,應使用「密碼管理工具」(Password Manager),以記住每個複雜的密碼,避免重複使用。而Colliton則提醒,「密碼管理工具」之密碼應設定自己容易記住,並與其他地方不重複。
2、使用公共Wi-Fi和瀏覽器儲存信用卡
有高達40%的美國人會在使用公共Wi-Fi時進行網購,這將導致卡片資訊儲存在網站或瀏覽器中。
Colliton提醒,使用公共Wi-Fi 時,千萬不要進行購物,駭客很容易藉此攔截用戶數據,若用戶信用卡資訊又剛好保存在網站中,駭客能很輕易竊取資訊,十分危險。
3、沒有定期檢查信用卡帳單
Colliton認為,最基本的防範措施就是定期檢查信用卡帳單,確保沒有未經授權的交易,他表示,這能即時發盜刷紀錄,若有發現異狀,應立即連繫發卡銀行,他們能幫助用戶追回款項、鎖定帳戶,並重新發行新卡。
她也分享自身經歷,曾經發現信用卡在數公里外的加油站被盜刷,幸好她當月有仔細核對帳單,否則這筆異常交易可能會被忽略,甚至長期持續遭到盜刷而不自知。
資料來源:《CNBC》
責任編輯/陳得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