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凡觀點》感恩的力量:如何讓投資更有智慧

2025-03-03 18:57

? 人氣

圖片來源:Towfiqu barbhuiya @unsplash

圖片來源:Towfiqu barbhuiya @unsplash

根據《華爾街日報》2018 年的文章,感恩能啟動「積極情緒的向上螺旋」。感恩度較高的青少年更快樂、更專注,較少出現抑鬱與攻擊行為;成人則更能以正向角度應對挫折。NIH 學術文獻將感恩視為「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並認為其對健康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華爾街日報》報導:如何培養懂得感恩的孩子?

除了對身心健康產生正面影響外,感恩還對投資者的績效表現具有多重影響。有學術研究顯示,感恩有助於提升投資者的情緒管理能力,減少行為經濟學中的常見偏誤,進而促進理性決策並提升整體績效。

這篇文章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探討投資者行為,特別關注「行為偏誤」(Behavioural Biases)。相比之下,大多數投資研究仍主要聚焦於技術或基本分析,而對心理與情緒影響的探討則相對較少。因此,筆者整理相關內容,並補充進一步的資訊分享!

主要影響

1. 減少行為偏誤

行為偏誤影響投資績效,感恩可有效減少其負面影響:

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感恩讓投資者珍惜回報,避免過度放大虧損。

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感恩讓投資者認清自身局限,降低決策失誤風險。

從眾行為(Herding Behavior):感恩促使投資者專注長期目標,避免盲從市場或外界意見。

可得性偏誤(Availability Bias):感恩降低投資者對近期新聞的依賴,使其更全面分析市場資訊。

說明: 投資者若近期「更常聽到負面新聞」,可能高估負面事件的頻率,這正是可得性偏誤的典型例子。(延伸閱讀:金融媒體是否讓我們對經濟感到憂鬱?

2. 促進長期投資

長期投資是績效關鍵,感恩可促使投資者專注目標並提升耐心:

持續買進(Dollar-Cost Averaging):懷抱感恩的投資者更傾向於採取持續買進策略,而非試圖擇時交易。

耐心與紀律:感恩讓投資者冷靜面對波動,避免因短期損失過早退出市場。

專注價值投資:感恩的投資者更重視資產的內在價值,而非短期市場熱點。

長期影響:感恩的投資者更能將長期投資的價值觀傳遞給下一代,促進更具永續性的理財文化。

3. 設定合理目標

感恩讓投資者更滿足現有財務狀況,助其設定符合風險偏好的現實投資目標:

避免過高回報預期:感恩讓投資者懂得知足,避免陷入高風險投資陷阱。

提升財務目標成功機率:感恩增強投資者對目標的堅持,提升長期投資成功率。

改善整體財務行為:感恩提升財務幸福感,避免過度消費或過度冒險。

4. 未來的支持工具

教育與意識提升工具:透過「投資者意識計畫」等,提高投資者對行為偏誤的認識,並理解其對決策的影響。

說明: 感恩日記與冥想是提升情緒穩定與理性行為的常用方法,並已廣泛應用於心理學與正念訓練中。

數位建議系統:運用行為金融學、大數據與機器學習,建立模型識別行為偏誤,提供客製化建議,幫助投資者避免非理性決策。

說明: Robo-Advisors 可評估風險與目標,提供量化建議以減少偏誤影響。

總結

感恩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特質,對投資者的情緒管理、行為偏誤的改善及長期投資績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透過有意識的練習、理性決策與耐心培養,感恩能幫助投資者實現更穩健的財務目標。好消息是,感恩可以透過練習培養!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季凡撰寫,現在訂閱:風傳媒VVIP合作推薦專案,除了以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還有優惠好禮大加碼

*作者季凡為 APcore Global Education 創辦人、財經 Podcast「Two Money Lovers 經濟學不是萬能但有用」主持人。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季凡,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