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可說時家務中最令人厭倦的一環,沒有洗碗機,飯後洗碗尤如打一場硬仗,與碗碟決一戰。這次重症科醫生黃軒在社交平台發表,表示洗碗都很有學問,做錯一步隨時吃菌下肚、增加交叉感染風險,即看以下5大錯誤洗碗方法!
5大錯誤洗碗方法
1. 長時間浸泡碗筷
許多人習慣將碗筷長時間浸泡在水中以便清洗,但這樣做可能會導致細菌滋生。潮濕的環境為細菌提供了良好的繁殖條件,尤其是在溫暖的環境下,細菌繁殖速度更快。此外,過長的浸泡時間可能使油脂和食物殘渣分解,形成黏滑的細菌膜,增加清洗難度。
醫生建議:用餐後盡快清洗碗筷。對於頑固污漬,可以適當浸泡,但不宜超過20分鐘。
2.節約用水與清潔劑殘留
雖然節約用水是一個好習慣,但如果因此未能徹底沖洗乾淨洗潔精等化學物質,可能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殘留的化學物質可能導致過敏反應或消化系統不適,亦可導致口腔潰瘍或其他口腔問題。
醫生建議:確保使用足夠的水將清潔精徹底沖洗乾淨,使用節水噴嘴或先刮去大部分污漬在進行清洗,達到減少用水量而不影響清潔效果。
3.未乾就收起來
將未完全乾燥的碗筷收起來,看似方便,但這樣做容易導致霉菌滋生。潮濕環境特別適合霉菌生長,而某些霉菌如黃曲霉素更是致癌物質,長期攝入可增加肝癌風險。
醫生建議:清洗後將碗筷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晾乾。使用碗架或晾乾網加速乾燥過程。
4.碗筷疊放
將碗筷疊放雖然節省空間,但容易造成交叉污染。疊放的碗筷中間部分難以完全乾燥,潮濕環境會促進細菌和霉菌滋生。此外,食物殘渣容易被壓在碗底,增加細菌滋生的風險。
醫生建議:將碗筷立著放置,有助於空氣流通,加速乾燥。使用專門的烘碗機可確保每個碗和筷子都能接觸到空氣。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潮濕環境,確保碗乾燥衛生。
5.使用菜瓜布
許多家庭使用菜瓜布清潔餐具,但菜瓜布常常處於潮濕的狀態,加上食物殘渣和油污,常常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若不定期更换或消毒,會增加交叉污染的風險。
醫生建議:每次使用後徹底清洗並消毒洗碗布。將菜瓜布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避開潮濕環境。每星期定期更換菜瓜布,以確保衛生。
菜瓜布正確用法︱3M拆解點用菜瓜布海綿!黃色非用作洗碗?附4種海綿消毒法
發明菜瓜布並申請專利的3M公司,旗下日本分公司「スリーエム ジャパン株式会社」早前在日本電視台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親解菜瓜布的正確用法。3M職員表示,黃色海綿是由聚氨酯(PU)製成,裡外布滿細孔,真正作用是幫助洗潔精起泡,因洗潔精和水滲入細孔後,透過按壓摩擦可產生大量泡沫,增加洗潔精分量和提升清潔力;相反,如用這一面洗碗,因其質地和密度會令清潔力減弱,難以去除污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