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在職場上,有些人在得到機會時,總會在關鍵時刻出錯,不禁會想,為什麼可能出錯的事情,總是會出錯?越擔心的事越會發生?而無法把握好眼前機會;而為什麼有些人總能好好把握到手的機會,或許是「墨菲定律」再影響著。
001. 墨菲定律:失誤總在疏漏處
人們在事情遇到問題時,會感嘆老天爺愛作弄人,為什麼只要哪個地方原本很可能會出錯,到後來就會給你出狀況。這次不出錯,也許下回就出錯,某個流程只要一再重複進行,錯誤就會在某個時刻發生。
理論說明
美國空軍工程專家愛德華 · 墨菲(Edward Murphy)於 1947 年進入美國空軍技術學院,成為空軍基地航空發展中心的研發人員。他在此地參與了高速火箭的實驗,他們在實驗中需要將16個火箭加速度計懸掛在受試駕駛員頭頂上,而在二選一的情況下,偏偏選錯了會造成災難的加速度計安裝方案,導致了實驗失敗。面對結果,墨菲發表了一句傳流不衰的結論:「假設有兩種以上的方案能夠執行某任務,而其中有一個方案將導致災難,那就一定有人會選擇那個會導致災難的方案。」
此定律後來成為整個實驗團隊工作的指導方針,以確保大家在實驗時盡可能小心謹慎操作來避免犯錯。由於效果顯著又帶著一點美式幽默的自嘲意味,「墨菲定律」很快就聲名遠播,以此為名的相關書籍也一直暢銷不墜。
深入探討
墨菲定律經由廣泛散播及輾轉傳授,有些衍生版本與其原意有所偏離,但終究促進了傳播,進而流行到更多領域,至今仍有強大的影響力。
面對墨菲定律,我們應當有以下的省思:
1. 任務複雜度被低估
大部分的事情都沒有外表看起來的簡單。即使任務或問題從表面看來還算簡單,然而實際上總有些潛在的複雜性及意外狀況,不喜歡出現意外、討厭思考複雜問題的人們總是容易低估任務難度,忽視可能發生其它複雜性,結果就難免導致錯誤發生。
2. 任務時間的預估容易失準
凡事都應該預留多一點時間。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無論事前多麼仔細做好規畫,許多任務總是要花費比原先預估還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可能是因為發生了未預料到的問題,加上執行者本身的突發情況等各種因素所導致。這點除了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之外,預留可能的應變時間更能確保任務的及時完成。
3. 不可忽視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既然存在著可能會出錯的點,它最後往往就會出錯給你看,因此墨菲定律格外強調風險管理及盡可能做好充足準備。一方面要盡最大努力避免犯錯,另一方面也要為可能出現的故障與問題做好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