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奪12人性命血洗影廳,電影「小丑」遭維安控場…導演嗆:為何基努李維不用被質疑?

2019-10-03 17:24

? 人氣

電影《小丑》在美上映時一度引起軒然大波(圖/IMDb)

電影《小丑》在美上映時一度引起軒然大波(圖/IMDb)

2012年7月清晨,科羅拉多州奧羅拉商場世紀電影院燈光漸暗,席間觀眾興奮看向螢幕,這天是《黑暗騎士》美國上映首日,放映廳內充滿各種聲音,觀眾窸窣細聲交談、嚼爆米花的清脆聲響、塑膠吸管與飲料杯蓋的摩擦聲此起彼落。突然一陣煙霧瀰漫,緊接著傳來幾聲槍響。煙霧中,一名身著防毒裝束、頭戴防毒面罩的男子出現,先朝影廳後方開了幾槍,旋即側身射向幾個打算從走道逃生的民眾。這天清晨,12名民眾在世紀電影院喪命、58人受傷,史稱「2012年科羅拉多州槍擊事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小丑變成「槍手」,是誰的錯?

槍手為什麼要選在上映首日殺人?開槍時機還正好與大螢幕上開槍場景重疊?事件發生後,包括受難者家屬,許多評論都將矛頭指向《黑暗騎士》中經典反派「小丑」,認為這是小丑引發的模仿效應,更有論者認為,擔綱「小丑」的演員希斯萊傑,自己也正是因為無法擺脫角色本身的黑暗形象,才在電影首映前走上絕路。

時隔七年,同樣由「小丑」擔任主角的同名電影終於回歸大螢幕。但隨著電影上映的,不只是影迷的好口碑,七年前的讓12人斷送性命的慘案也再次被提起。受害者家屬再度發聲,認為新一代小丑會給人「學習典範」的錯誤印象,讓傷害事件再次發生:「當我們獲悉華納兄弟要發行一部『小丑』電影,以帶有同情心的原創劇情呈現這個主角,這讓我們深思。」發行片商華納兄弟對此回應,表示電影並未「美化主角,並且不支持任何形式的暴力」。

「電影仍然發生在虛構世界,這當中可能涉及現實世界的隱喻和觀察,但那是一位已經存在 80 年,且是存在於虛構世界裡的虛擬角色。 」——陶德菲利普斯

而面對這樣的質疑,導演陶德菲利普斯不只搬出小丑在原作DC漫畫中的悠久歷史加以反駁,同時也以當紅演員基努李維代表作《捍衛任務 3》作反例:「他是個白人男性,且剛殺了三百個人,但看完每個人都在大笑嘶吼,為什麼《小丑》要被不同的標準加以審視?老實說,我認為這一點道理都沒有。 」

最後礙於「小丑熱」引發的各方爭議,片商最後以保護觀眾為由,取消美國首映時媒體採訪。此外,軍方內部也因此進入緊戒,慎防《小丑》上映可能會引發的槍枝暴力行為,呼籲所有戲院禁止民眾著小丑衣、妝容、面具、武器等進入影院。洛杉磯警方發言人也向法新社說明:「儘管沒有出現具體威脅,但我們仍對戲院地區嚴陣以待。」

小丑面具形象
小丑面具形象(圖/IMDB)

不再是反派,也無意成為政治領袖

「母親總是告訴我,要微笑,露出一張快樂的臉。」——《小丑》亞瑟佛萊克

其實,今年上映的《小丑》和過去人們對於DC漫畫角色小丑的人設有著諸多不同。《小丑》講述一個立志讓人快樂的男人亞瑟佛萊克(瓦昆·菲尼克斯 飾),他白天受雇扮演小丑在各地表演,晚上在俱樂部演脫口秀,但不論如何賣力工作,他都無法換來別人的認同。他人的霸凌、冷漠和不公對待,終於讓他積累壓力爆發,最終導致悲劇誕生。亞瑟佛萊克無意成為影史反派,電影最初,他是一個純然想為世界帶來歡笑的男人;而在電影終了,即便身後聚集了一群想效法他戴著小丑面具推翻階級的憤怒人群,他也不想成為這群人的領袖。

(圖/IMDb)
(圖/IMDb)

人們強行加諸於亞瑟佛萊克身上的種種冷漠、霸凌和精神壓迫卻無人重視。「小丑」是個鮮明目標,由於西方人本身就對小丑面具和妝容敏感,他們並沒有看見躲藏在「小丑」形象之後、那個位處社會邊緣弱勢的真正訴求。

而在電影上映後,擔任本片主演的瓦昆·菲尼克斯也在受訪時表示:「電影沒有義務教觀眾什麼是道德。」社會冷漠、階級對立,這些都是當代社會本就存在且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當這些問題引來社會悲劇,作為影迷/市民的我們,不論是要「歸因」抑或「抵制」,都不該只是考量單一因素,多因共構,悲劇的發生不會只有一個原因。

電影《小丑》已於10月3日在台上映。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