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季專文:顧正秋的骨氣

2016-09-04 07:00

? 人氣

顧正秋女士。(姚仁喜 │ 大元建築工場提供)

顧正秋女士。(姚仁喜 │ 大元建築工場提供)

顧正秋是天生的京劇藝術家,有眾人難以企及的人格特質。她長我十六歲,出生於南京成長於上海,十九歲就自組「顧劇團」於上海,蚌埠,南京公演,在台北永樂戲院甚至創下「定點演出」五年的空前紀錄,終而成就「一代青衣祭酒」之令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則生長於台灣南部農村,從小看布袋戲、歌仔戲,十九歲到台北做職業作家默默寫作,二十五歲始從黑白電視接觸京劇藝術。1984年因工作之需與顧正秋暢談三小時,完成〈千古風流人物〉在「人間」副刊發表,這才有幸於「國父紀念館」欣賞「顧腔」名作《鎖麟囊》,初次聽到「一霎時把七情俱已昧盡,參透了酸心處淚濕衣襟,…休戀逝水,苦海回身,早悟蘭因。」—據說當時黃牛票一張五千元。

顧正秋代表作《鎖麟囊》扮相。(季季提供)
顧正秋代表作《鎖麟囊》扮相。(季季提供)

之後我也進入「顧迷」之列,1986聆賞《漢明妃》、《四郎探母》,1987看了為國家戲劇院開幕首演的《新文姬歸漢》…。1996年「新舞台」開幕,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演出《諸葛亮》,顧正秋、李寶春合演《四郎探母》中的〈坐宮〉;結尾兩句至今仍堪玩味。鐵鏡公主:一見駙馬猛誓願,咱家才把心放寬,駙馬後宮喬改扮,盜來了金鈚箭 。四郎:公主去盜金鈚箭,不由本宮喜心間,扭轉頭來叫小番,駙馬爺即刻要出關。--當時辜振甫年高八十,顧正秋則已六十八,扮起鐵鏡公主仍然身段柔軟,言語嬌俏,謝幕時掌聲不絕。

此後戲劇界仍偶而傳出她再義演的計畫,我打電話問她真假,她總悠悠回答:「那都是人家的好意,我怎麼好意思否認呢?…」說著說著突然咳嗽起來,有時長達兩分鐘,她說是喉嚨過敏;「這樣咳嗽,怎麼可能上台再唱?…」---〈坐宮〉是她最後一次義演,「顧唱」從此成絕響。

1999年6月20,顧正秋在上海重訪恩師梅蘭芳故居「梅華詩屋」。(季季攝)
1999年6月20,顧正秋在上海重訪恩師梅蘭芳故居「梅華詩屋」。(季季攝)

1996年開始為她寫回憶錄時,我發現我們有兩項相同的人格特質:其一是迷糊,其二是骨氣。先說第一項吧:光是她的生日就有三個版本,名字則有五個版本。為了確認何者為真,我經歷了一番有如推理小說的摸索過程。

1984年首次造訪她時,她說1929年生於南京,1953年10月10日與任顯群在台北結婚;並強調「那天是我的生日。」我因此記得她的生日是國慶日。1996年要替她寫回憶錄,她提供許多個人資料,其中一份發黃的〈顧正秋女士略歷〉標有頁碼(40-41),是從某本書影印來的。這份資料讓我頗為驚訝和困惑,因為它的第一行是這樣的:

—顧正秋女士,南京市人,民國十九年九月三日生於上海。—

顧正秋5歲隨母自南京移居上海後拍的第一張照片。(季季提供)
顧正秋5歲隨母自南京移居上海後拍的第一張照片。(季季提供)

短短幾個字,和我1984年得知的生年、生日、出生地完全不同,於是打電話請教她二者差異如何取捨,她沉吟了一下竟說:「就照上面寫的就行了。」我吃了一驚,趕緊提醒她:回憶錄是正式的個人生活紀錄,最好趁這機會把一些以訛傳訛的資料做個澄清。她婉約答道: 「是應該這樣的,那要怎樣改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