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醫療體系的恥辱印記:風溼性心臟病童身上反覆開刀的疤痕

2016-04-01 08:00

? 人氣

一位澳洲醫生正在為風濕性心臟病童檢查。(翻攝網路)

一位澳洲醫生正在為風濕性心臟病童檢查。(翻攝網路)

開心手術(open-heart surgery)通常是上了年紀、有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或是心律不整的病人才需要考慮的手術。但是在澳洲偏遠的原住民(Indigenous Australians)社區,尤其是北領地(North Territory),許多孩童年紀輕輕,胸前就有著一條垂直、明顯、開心手術後的長疤,這是怎麼一回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原住民孩子身上的疤痕

有些孩童、青少年在短短十幾年的人生中,就已經歷過高達四次以上的這類大型手術,「這些術後留下的疤代表著澳洲醫療體制的失敗,」雷曼怡醫師(Dr. Bo Remenyi)表示,她是一名在達爾文(Darwin)的小兒心臟科醫師,「這些留在身上的疤,是這些孩子們在生理上所承受的成本;但無法反映的是,在他們心理層面上的痛苦。」

雷曼怡醫師所要談的狀況就是-風濕性心臟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這個疾病通常出現在發展中國家最落後的地方,例如非洲、中南亞等地,但它卻也出現在澳洲,存在於偏遠的原住民社群,缺乏大眾以及社群媒體關注的角落。在整個原住民群體中,受到最大影響的就是原住民孩童。

A群鏈球菌反覆感染的後果: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性心臟病由傳染力極高的A群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bacterium)感染所致;一般染上A群鏈球菌後,首先且最常出現的是喉嚨痛,也就是鏈球菌性咽喉炎,大多數的澳洲小朋友都得過一、兩次,但在快速給予抗生素治療下,通常都能正常復原。

但在擁擠、生活品質較差的落後社區中,孩童不僅經常暴露在A群鏈球菌密集的環境中,反覆感染,更因健保服務的匱乏,抗生素治療經常是有一搭沒一搭,或者幾乎沒有。更糟的是,在反覆的感染下,病情很容易轉變成急性風濕熱(acute rheumatic fever),包括發燒、關節疼痛、不自主肌肉動作,若更進一步侵害到心臟瓣膜,便會引發風濕性心臟病。 

當身體的免疫系統在攻擊鏈球菌時,因為身體無法辨別鏈球菌與心臟的細胞,很有可能連帶攻擊到心臟,造成心臟的主動脈以及二尖瓣膜受損。當感染急性風濕熱未立即接受抗生素治療,很有可能造成心臟永久性受損,也就是所謂的風濕性心臟病。若病情加重,便會需要進行開心手術,修復或是更換心臟瓣膜,以維持心臟供血的功能;否則,結果可能導致心臟擴大(enlarged heart)、心臟血栓,孩童隨時可能因為中風而喪命。

澳洲醫療體系不熟悉的重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