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在台灣,到底是退守還是非法佔領?揭秘70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台灣地位未定論」

2019-02-19 17:35

? 人氣

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一方面中國長達多年的抗日戰爭終於邁向結束,但另一方面國共兩黨的問題卻越演越烈,早有嫌隙的兩黨本就互看不順眼了,現在日本撤走,雙方為了搶奪日本撤走後留下的真空地區,戰鬥反而加劇。雖然之後美國曾派馬歇爾使華調停,但成效不彰,加上之後共產黨的鄉村包圍城市、游擊戰等奏效,最後國民黨輸到只剩「台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致力於推廣法律白話文運動的一群法律人,決定爬梳歷史發展與《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等條約,並加上法律觀點寫成《中華民國斷交史》一書,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當年「中華民國在台灣」是如何形成的。

馬歇爾使華也無力回天,國共調停終告失敗

1945年12月,馬歇爾奉美國總統杜魯門之命出使中國,希望能調停國共內戰。(圖/維基百科)
1945年12月,馬歇爾奉美國總統杜魯門之命出使中國,希望能調停國共內戰。(圖/維基百科

1945年12月,馬歇爾奉美國總統杜魯門之命出使中國,希望能調停國共內戰。馬歇爾因於當時任職參謀總長一職,加上曾於一戰後在駐華的第15步兵團擔任指揮工作3年的資歷,因此相較於其他官員,他對中國更有經驗。只是儘管對中國小有了解,但國共兩黨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情結可不是一般外國人可以輕易理解的。

12月中旬,馬歇爾抵達中國後開始進行調停,一開始還算順利,國共雙方在1946年1月10日簽署了「停戰令」,準備由之後的政治協商會議來解決雙方的歧見與爭端。可惜之後的政治協商會議進度緩慢,儘管分成5個小組委員會分別討論5項重要議題,然在會議招開後的兩週,彼此仍舊無法達成共識,會議因此延長。所幸,最後在1月31日,5項議題終於全數達成協議,閉幕式上,國民黨代表蔣介石、共產黨代表周恩來、民主同盟代表張君勱等各黨代表人還先後上台致詞。

在政治協商會議順利落幕後,馬歇爾對於這次調停非常滿意,深信在和平建設新中國之路上,彷彿出現了一絲曙光。乍看之下的成功,使馬歇爾很快就卸下戰戰兢兢的心態,帶著成政治協定等成果回國向杜魯門總統報告。但誰也沒想到,在馬歇爾回到美國的這段期間,原先簽訂的協定全成了廢紙。

原來國共兩黨之所以會順著馬歇爾的意思簽訂政治協定,只是基於其個人聲望與美國的背景,實質上兩黨依舊對彼此不信任,這中間的鴻溝仍無法靠馬歇爾的調停來填補的。

在馬歇爾離開中國的這段期間,國共雙方因東北問題爆發零星衝突。國民黨認為雙方的停火協議中並未約束中央政府對東北軍隊調動的權力,共產黨則任為停戰協議限制了雙方軍事上的行動,因此爭相將軍隊調往東北,最終越演越烈,原先許多的協議都變成了廢紙。

之後,回到中國的馬歇爾發現狀況已經嚴重惡化,事情早已一發不可收拾。雖然他馬上針對國共雙方提出調停建議,但都不被兩方接受。馬歇爾之後只能黯然離開東北,努力維持華北的局勢,試圖阻止這場國共交戰的大火別從東北蔓延開來。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毅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