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代不如一代 v.s. 明天會更好

2016-03-26 05:50

? 人氣

台灣社會走向低薪化、高齡化,年輕人的未來在哪裡呢?(取自 manypicture)

台灣社會走向低薪化、高齡化,年輕人的未來在哪裡呢?(取自 manypicture)

草莓族、啃老族是對90後此一世代年輕人的刻板評價。在台灣因人口老化、社會福利政策向老年人傾斜,世代不公更讓年輕人倍感壓力。人工智慧的開發,一場圍棋比賽AlphaGo大勝棋王之後,大量的機器人被開發,很可能取代年輕人世代的工作機會,更讓年輕人面對明天,大有如臨大敵,四面楚歌之感。人類的下一步應怎麼走?或者說年輕人的明天會更好?或一代不如一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高齡化社會使社會福利支出大幅增加,排擠了政府可以投入教育的資源,造成年輕人剛踏出校園便得揹負巨大學貸,高等教育端似乎又無足夠的動能提升其競爭力,使得世代失衡,看不到改善的希望。高齡化社會使得各項年金發放金額快速膨脹,不管年輕人如何努力賺錢,都無法填補高齡族群支領各項年金的大黑洞。

《時代雜誌》報導,老年族群從美國立國以來便是經濟的弱勢者,近30年來卻已徹底翻轉。由於全球化的經濟趨勢,年輕人成為當前國際分工下的最大受害者,工廠移到海外,自動化生產又減少許多就業機會,年輕人薪資十餘年來幾乎沒有成長。根據1983年的統計,家長年紀在65歲以上的家戶所得,是家長年紀在35歲以下家庭的8倍;但同樣的統計在2013年已擴大為10倍(註1)。

在台灣,人口老化、對外貿易依賴性都遠遠高於美國。薪資15年沒有調漲、22K、兩岸經貿獨厚財團、所得差距擴大、房價高居不下等嚴峻考驗。這些不利條件,把年輕世代壓得喘不過氣來。

尼采曾說:「痛苦的人沒有悲傷的權力。」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下不朽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如果有選擇,現代人應不願意回到沒有手機、電腦及電的時代,更遑論沒有火的蠻荒時代。隨著時間座標前進,人類科技文明是成倍數或等比級數成長,這些科技文明確實對地球產生若干衝擊。但面對這些衝擊,在關鍵時刻,人類均能發揮其高度智慧,趨吉避凶,找到出路。如上個世紀60年代以降發生的幾次能源危機,迫使人類開發新原油及替代能源,岩頁油開採技術於焉成熟。2000年的千禧蟲曾經造成恐慌,也在人類的努力下,徹底馴服千禧蟲的威脅。因為各類型的汙染,於是造就了環保意識的抬頭。宜蘭冬山河整治成功,接著台北淡水河及高雄愛河亦揮別臭水溝的汙名,蝦兵蟹將亦悠遊其中。

面對明天,因為有更多的資源可使用,機器人又可無怨無悔的,為奴、為僕任人差遣。年輕人請相信明天會更好,至少在物質文明此一面向上是如此。但當人類享有更多的資源後,會不會更幸福,則屬心靈層次。當人類享有更多的資源,工作時間又可相對降低時,應如何安排有錢又有閒的幸福人生,將成為生命中的重要課題。

註1:楊泰順,年輕人厭棄國民黨與黨的自處之道,觀策站,2016.3.17

*本文作者為苗栗人,退休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