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專文:鄧小平,失敗的曾國藩

2019-02-04 06:50

? 人氣

鄧小平以「和平」為統戰基調,但仍不鬆口放棄武力使用。(新新聞資料)
作者指出,鄧小平廢除了家長制和終身制,把家天下還原成了「黨天下」。(資料照,取自新新聞)

對歷史人物很難作道德判斷。就像曾國藩戡定太平天國,也同樣血跡斑斑。但那畢竟是戰爭,而不是針對手無寸鐵的民眾的屠殺。就算學生上街,起先未必含有多少民意,但一旦民眾站到了學生一邊,那麼鄧小平就不得不面對民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是選擇黨權和黨性,還是選擇民眾和民心,成為二十世紀末從事專制制度改革的政治人物的一道分界線,也成為歷史是前進還是後退的標誌。歷史通常是在領袖人物的一念之差中改變的。前蘇聯的葉爾欽和的臺灣的李登輝跳出了黨權黨性的束縛,斷然選擇了民眾,順從了民心民意,將歷史推向了民主化的進程。不論這二位政治領袖的私德如何,他們在事功上的建樹,已然成了豐碑。遺憾的是,鄧小平卻退後一步,從曾國藩退成了慈禧太后。這一步退得鄧小平相當狼狽,等到他發現有人企圖改變改革的方向,從而發表南巡講話時,已經很難再從慈禧的角色上回到曾國藩的位置上了。真可謂,成亦小平,敗亦小平。以改革登上歷史舞臺的鄧小平,最後竟以槍殺自己的改革告終。

曾國藩的改革在當時雖然沒有話語。但數十年過後,不僅產生了聯省自治的歷史話語,而且出現了「五四」運動那樣的啟蒙話語。「五四」啟蒙,沒有聯省自治那樣的寬鬆環境,沒有中央集權專制在社會各方各階層的心照不宣中的式微,乃是不可想像的。相比之下,鄧小平的開槍,使一度輝煌過的八○年代啟蒙運動,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和黑暗。開槍以後的鄧小平,喪失了之前因為改革而具有的曾國藩意味,從而把自己釘死在了慈禧太后那張腐朽的座椅上。曾國藩改革之功之德,澤被千秋;而鄧小平改革卻有功無德,致使不僅當時失語,而且至今無語。順便說一句,趙紫陽在「六四」中的退卻,乃是有德無功。曾國藩的改革從戡定太平天國燦然起步,鄧小平的改革到「六四」開槍黯然退場。鄧小平最終成了一個失敗的曾國藩。

鄧小平的開槍,把中國歷史推回到了相當於日本明治維新之前的時代。不知當今國人躍躍欲試地想跟日本人比個高低時,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祖國,在八○年代起飛之後,差點趕上過日本,就因為鄧小平的開槍,在一夜之間,落後於日本人一百多年。日本人在一百多年前就跨出去的那一步,在中國卻跨了兩次沒有跨過去。置身於世界民族之林,還是謙虛點為好。

*作者為中國旅美作家。本文選自作者新著《歷史輪迴中的百年中國》(允晨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